沙棘六个种(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2-25页 |
|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2-19页 |
| ·形态结构 | 第12-14页 |
| ·生长行为 | 第14页 |
| ·水分代谢 | 第14-15页 |
| ·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 第15页 |
| ·渗透调节 | 第15-16页 |
| ·膜保护系统与膜脂过氧化 | 第16-18页 |
| ·内源激素调节 | 第18页 |
| ·干旱诱导蛋白 | 第18-19页 |
| ·植物抗旱机理 | 第19-20页 |
| ·沙棘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20-25页 |
| ·沙棘的分布特性 | 第20-21页 |
| ·沙棘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 第21页 |
| ·沙棘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征 | 第21-23页 |
| ·沙棘的功能价值与利用 | 第23-25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5-29页 |
|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 ·地质 | 第25-26页 |
| ·气候 | 第26-27页 |
| ·日照 | 第26页 |
| ·气温 | 第26页 |
| ·降水 | 第26页 |
| ·气压、风 | 第26页 |
| ·蒸发、湿度 | 第26-27页 |
| ·地温、冻土 | 第27页 |
| ·水文 | 第27页 |
| ·植被 | 第27-28页 |
| ·土壤 | 第28-29页 |
|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 ·试验地的选择与布设 | 第29页 |
| ·样品采集 | 第29页 |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 ·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0页 |
|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0-32页 |
| ·细胞相对电导度的测定 | 第32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 ·六个种(品种)的沙棘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32-43页 |
| ·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干旱胁迫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干旱胁迫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干旱胁迫对临界饱和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干旱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干旱胁迫对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 ·干旱胁迫对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43-47页 |
| ·隶属函数值法 | 第44-45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5-46页 |
| ·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 6 结论 | 第47-49页 |
| 7 讨论 | 第49-51页 |
| ·抗旱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9-50页 |
| ·抗旱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0页 |
| ·沙棘优良品种的选育 | 第50-51页 |
| 8 沙棘利用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