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与课题意义 | 第8-9页 |
·图像加密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几类主要的图像加密方法 | 第9-10页 |
·元胞自动机在图像加密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 第11页 |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2 图像加密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密码学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分组密码 | 第14-15页 |
·密码分析技术 | 第15-16页 |
·元胞自动机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元胞自动机的组成 | 第18-21页 |
·元胞自动机的分类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可逆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的研究 | 第24-34页 |
·可逆元胞自动机理论 | 第24-27页 |
·可逆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模型 | 第27-33页 |
·基本可逆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27-29页 |
·构造的可逆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29-32页 |
·耦合构造可逆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32-33页 |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的研究 | 第34-42页 |
·触发元胞自动机理论 | 第34-35页 |
·耦合一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模型 | 第35页 |
·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模型 | 第35-39页 |
·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35-38页 |
·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38页 |
·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分析 | 第38-39页 |
·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模型的改进 | 第39-41页 |
·基于CBC 模式的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39-40页 |
·基于多种邻居模型的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40-41页 |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算法程序实现与分析 | 第42-54页 |
·微软并行计算平台TPL 程序设计介绍 | 第42页 |
·基于CBC 模式的二维触发元胞自动机并行加密算法 | 第42-52页 |
·图像加密及仿真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密钥空间分析 | 第45页 |
·直方图 | 第45-47页 |
·相邻像素点的相关性 | 第47-49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49-52页 |
·加密时间 | 第5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扩散性 | 第52页 |
·混淆性 | 第52-53页 |
·抗暴力穷举攻击性 | 第53页 |
·抗已知/选择明文攻击性 | 第53页 |
·加密时间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