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21页 |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肿瘤标志物 | 第10-12页 |
1.2.1肿瘤标志物的简介 | 第10-11页 |
1.2.2癌胚抗原 | 第11页 |
1.2.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第11页 |
1.2.4鳞状细胞癌抗原 | 第11-12页 |
1.2.5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 第12页 |
1.3电化学生物免疫传感技术 | 第12-15页 |
1.3.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2-13页 |
1.3.2无标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3-14页 |
1.3.3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4-15页 |
1.3.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15页 |
1.4贵金属纳米材料 | 第15-17页 |
1.4.1核壳贵金属纳米材料 | 第16页 |
1.4.2中空贵金属纳米材料 | 第16-17页 |
1.5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 | 第17-19页 |
1.5.1功能性碳纳米复合材料 | 第17-18页 |
1.5.2功能性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 | 第18页 |
1.5.3功能性MOFs纳米材料 | 第18-19页 |
1.6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基于MoS2NFs/Au@AgPtYNCs作为信号放大器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CEA灵敏检测 | 第21-42页 |
2.1引言 | 第21-22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2.0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2.1AuTNP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Au@AgPtYNC的制备 | 第24页 |
2.2.3MoS2NFs的制备 | 第24页 |
2.2.4MoS2NFs/Au@AgPtYNC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5MoS2NFs/Au@AgPtYNCs-Ab2的制备 | 第25页 |
2.2.6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 | 第25-26页 |
2.2.7CEA的检测 | 第26-27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27-41页 |
2.3.1AuTNP,Au@AgPtYNC,MoS2NFs和MoS2NFs/Au@AgPtYNC的表征 | 第27-30页 |
2.3.2MoS2NFs/Au@AgPtYNCs电化学性能 | 第30页 |
2.3.3免疫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机理 | 第30-33页 |
2.3.4.免疫传感器构建过程的表征 | 第33-36页 |
2.3.5优化实验条件 | 第36-37页 |
2.3.6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37-39页 |
2.3.7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2.3.8实际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2.4.结果与展望 | 第41-42页 |
第三章基于MnO2/Au@Pd^PtNCs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NSE检测中的应用 | 第42-62页 |
3.1引言 | 第42-43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3-47页 |
3.2.1试剂和仪器 | 第43-45页 |
3.2.2Au@MOF的制备 | 第45页 |
3.2.3Au@Pd^PtNCs的制备 | 第45页 |
3.2.4MnO2UNs的制备 | 第45页 |
3.2.5MnO2UNs/Au@Pd^PtNCs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6MnO2UNs/Au@Pd^PtNCs-Ab2的制备 | 第46页 |
3.2.7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46页 |
3.2.8电化学测量 | 第46-47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47-61页 |
3.3.1Au@MOFs,Au@Pd^PtNCs,MnO2UNs和MnO2UNs/Au@Pd^PtNCs的表征 | 第47-50页 |
3.3.2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0-52页 |
3.3.3免疫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机理 | 第52-56页 |
3.3.4免疫传感器构建过程的表征 | 第56页 |
3.3.5优化实验条件 | 第56-58页 |
3.3.6免疫传感器的分析和检测 | 第58-60页 |
3.3.7重现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 第60页 |
3.3.8真实样品分析 | 第60-61页 |
3.4结果与展望 | 第61-62页 |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4.1结论 | 第62-63页 |
4.2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