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论文--世界经济问题论文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目录第4-7页
绪论第7-15页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8-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第四节 论文主要观点及创新探索第12-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一章 新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15-29页
 第一节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5-22页
  一、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理论第15-16页
  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第16-17页
  三、增长极理论第17-18页
  四、梯度推移理论第18-19页
  五、反梯度推移理论第19-20页
  六、产业集群理论第20-22页
 第二节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的现实条件第22-26页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第22-23页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第23页
  三、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第23-24页
  四、积极的政策引导第24-26页
 第三节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建立的深远意义第26-28页
  一、加快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振兴第26-27页
  二、探索中俄地方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路径第27页
  三、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新模式的总体设计与目标解析第29-36页
 第一节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总体设计第29-30页
 第二节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内涵第30-31页
 第三节 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目标解析第31-35页
  一、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的短期目标第31-34页
  二、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的长期目标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新模式的产业选择与产业发展第36-50页
 第一节 新模式中的产业选择第36-44页
  一、装备制造业第36-38页
  二、汽车制造业第38-40页
  三、能源产业第40-41页
  四、化工产业第41-44页
 第二节 新模式中的产业发展第44-49页
  一、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第44-46页
  二、建立汽车制造业产业集群第46-47页
  三、推动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第47-48页
  四、促进化工产业集群形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新模式中产业集群建设与产业间互动合作第50-67页
 第一节 以飞地工业引导优势产业向集群式方向发展第50-52页
  一、对飞地工业的概念界定第50-51页
  二、发展飞地工业培育优势产业第51-52页
 第二节 以区域内互动合作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第52-60页
  一、东北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建立与互动合作第53-57页
  二、俄罗斯东部优势产业集群的建立与互动合作第57-60页
 第三节 中俄在新模式中的分工与互动合作第60-64页
  一、中俄在新模式中的分工第60-61页
  二、中俄在新模式中的互动合作第61-64页
 第四节 新模式的效应分析第64-66页
  一、显性效应第64-65页
  二、隐性效应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实现中俄产业互动合作新模式的保障机制和对策建议第67-72页
 第一节 新模式实现的保障机制第67-69页
  一、产业结构优化机制第67页
  二、互信合作机制第67-68页
  三、激励互动机制第68页
  四、保障协调机制第68-69页
 第二节 新模式实现的对策建议第69-71页
  一、定位起步阶段第69页
  二、内涵提升阶段第69-70页
  三、外延扩展阶段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澳大利亚对东亚一体化的政策及其影响
下一篇: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