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述 | 第12-20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 | 第12-13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 第13-14页 |
·恐怖主义犯罪具有典型性和公共性 | 第13页 |
·犯罪主体有组织有预谋性 | 第13页 |
·犯罪手段呈现多样性 | 第13-14页 |
·犯罪目的具有政治性 | 第14页 |
·犯罪方式具有国际性 | 第14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类型 | 第14-16页 |
·劫持航空器罪 | 第14-15页 |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 | 第15页 |
·恐怖主义爆炸罪 | 第15-16页 |
·海盗罪 | 第16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条件 | 第16-20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 | 第17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 | 第17-18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18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演变和成因 | 第20-28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演进 | 第20-22页 |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之前是恐怖主义犯罪的萌芽阶段 | 第20页 |
·第二个阶段:发展阶段 | 第20-22页 |
·第三阶段:21 世纪的恐怖主义犯罪 | 第22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 | 第22-25页 |
·文化矛盾 | 第22-23页 |
·实力差异 | 第23-24页 |
·全球国际化进程加快 | 第24-25页 |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恐怖主义犯罪集团 | 第25-28页 |
·基地组织 | 第25页 |
·东突组织 | 第25-26页 |
·塔利班 | 第26-27页 |
·车臣非法武装 | 第27-28页 |
第3章 国际社会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 | 第28-35页 |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危害 | 第28-29页 |
·对国际人权的危害 | 第28页 |
·对人类发展的危害 | 第28-29页 |
·对各国主权的危害 | 第29页 |
·对世界经济的危害 | 第29页 |
·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措施 | 第29-30页 |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回顾 | 第30-32页 |
·国际性条约 | 第30-31页 |
·区域性条约 | 第31-32页 |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结构和原则 | 第32-35页 |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结构 | 第32页 |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原则 | 第32-35页 |
第4章 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现状及其完善 | 第35-45页 |
·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现状 | 第35-38页 |
·狭义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规定 | 第35-36页 |
·广义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规定 | 第36-38页 |
·对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评析 | 第38-40页 |
·我国法律中恐怖主义犯罪还没有上升到概念层次 | 第38页 |
·“恐怖主义犯罪”的运用有些保守 | 第38-40页 |
·完善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必要性 | 第40页 |
·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完善 | 第40-44页 |
·增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观念 | 第40-41页 |
·制定独立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 | 第41-42页 |
·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 | 第42-44页 |
·加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合作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