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3页 |
(五) 核心概念界定与解析 | 第13-16页 |
1. 产业园区概念 | 第13页 |
2. 社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 第13-14页 |
3. 产业园区与社区的关系 | 第14-16页 |
二、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一)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6页 |
(二) 增长极理论 | 第16-18页 |
(三) 产业区理论 | 第18页 |
(四)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实证分析 | 第18-21页 |
三、国内外产业园区社区建设现状 | 第21-30页 |
(一) 国内外产业园社区建设现状 | 第21-25页 |
1.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园 | 第21-22页 |
2.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第22-23页 |
3. 中国苏州工业园 | 第23-25页 |
(二) 国内外产业园区社区建设的启示 | 第25-28页 |
(三) 我国产业园区社区建设的特点和不足 | 第28-30页 |
四、实例研究:湖北蕲春李时珍产业园发展与社区特征 | 第30-36页 |
(一) 湖北蕲春李时珍产业园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1. 蕲春县基本概况 | 第30页 |
2. 蕲春李时珍产业园区概况 | 第30-32页 |
(二) 蕲春李时珍产业园社区建设现状 | 第32-36页 |
1. 蕲春李时珍产业园区社区特征 | 第32-34页 |
2. 蕲春李时珍产业园态势分析 | 第34-36页 |
五、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建设,促进产业园和谐发展 | 第36-41页 |
(一) 推进蕲春李时珍产业园社区建设,营造特色园区 | 第36-38页 |
1. 集聚创新人才,激发园区活力 | 第36-37页 |
2. 优化配套服务,提升园区品质 | 第37页 |
3. 培育特色产业,扩展园区品牌效应 | 第37-38页 |
4. 凝聚地域文化,增强园区情感归属 | 第38页 |
(二) 加速我国产业社区发展,推动产城互动 | 第38-41页 |
1. 破除行政壁垒,“行政管制区”向“产业发展服务区”转化 | 第38-39页 |
2. 立足产城融合,“工业生产区”向“特色功能社区”转型 | 第39页 |
3. 基于可持续发展,“利益趋向型”向“循环经济型”转变 | 第39-41页 |
六、总结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