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关于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认识 | 第11-12页 |
·关于耕地保护原因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我国耕地保护的内涵和意义的研究 | 第13页 |
·关于耕地数量减少的驱动力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土地用途管制的耕地保护绩效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的内涵 | 第17-21页 |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涵 | 第17-18页 |
·耕地保护的内涵 | 第18-19页 |
·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的关系 | 第19-21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土地稀缺性理论 | 第21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1-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4-25页 |
3 土地用途管制下耕地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 第25-34页 |
·耕地保护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土地用途管制下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耕地持续减少,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 第27-30页 |
·耕地质量日趋下降甚至退化 | 第30页 |
·耕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第30-31页 |
·违法违规占地现象普遍,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形势依然严峻 | 第31-34页 |
4 土地用途管制下耕地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4页 |
·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 第34-37页 |
·制度所确定的土地分类体系缺乏科学性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不够科学规范 | 第35-37页 |
·法律制度方面 | 第37-39页 |
·制度相关的法律多属于“镶嵌式”制度 | 第37-38页 |
·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强,实践操作性差 | 第38-39页 |
·执法不严,警世性不强 | 第39页 |
·配套制度方面 | 第39-42页 |
·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 第40页 |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 | 第40-41页 |
·公众参与制度缺失 | 第41-42页 |
·具体实施方面 | 第42-44页 |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42-43页 |
·相关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43页 |
·缺乏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 | 第43-44页 |
5 提高土地用途管制的耕地保护效果的对策 | 第44-53页 |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 | 第44-45页 |
·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第44页 |
·完善规划体系,协调“总规”与“城规”的关系 | 第44-45页 |
·实行科学的土地分类方式,引导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合理化 | 第45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 第45-46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证有法可依 | 第45页 |
·加强执法力度,保证有法必依 | 第45-46页 |
·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构建科学的农地产权体系 | 第46-49页 |
·完善土地市场,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流转机制 | 第46-47页 |
·严格执行土地产权时效条款,实施农地发展权制度 | 第47-49页 |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 第49页 |
·明确界定土地征收范围 | 第49页 |
·提高征地的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征地补偿收益 | 第49页 |
·完善与制度相配套的激励、约束、监管及协调机制 | 第49-50页 |
·提高耕地占用成本 | 第50页 |
·严格执行领导问责制 | 第50页 |
·改变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方式 | 第50页 |
·加强对计划执行的监管和考核 | 第50页 |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耕地保护压力 | 第50-53页 |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 第51页 |
·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整改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