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2 大爱精神的含义及意义 | 第17-23页 |
·大爱精神的含义 | 第17-19页 |
·加强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 第19-23页 |
·加强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是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 | 第19页 |
·加强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 第19-20页 |
·加强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 第20页 |
·加强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 第20-23页 |
3 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3-31页 |
·大学生大爱精神的现状调查 | 第23-24页 |
·大学生大爱精神的调查 | 第23-24页 |
·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的调查 | 第24页 |
·当前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人性、亲情、爱心缺失 | 第24-25页 |
·对社会、集体、他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缺失 | 第25页 |
·诚信意识缺失 | 第25-26页 |
·远大理想、高尚追求精神缺失 | 第26页 |
·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给大学生大爱精神带来的影响 | 第26-27页 |
·网络文化高度发达与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影响大爱精神的培育 | 第27页 |
·大爱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 第27-28页 |
·大学制度中大爱价值理念体现不充分和模糊,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28页 |
·高校爱的教育弱化,大学生大爱精神教育尚未系统规划 | 第28-31页 |
4 培育大学生大爱精神的具体内容 | 第31-39页 |
·加强对大学生的自爱教育 | 第32-33页 |
·培养大学生关爱他人、团结诚信的优良品质 | 第33-34页 |
·培养大学生爱校的家园情感 | 第34-35页 |
·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意识 | 第35-36页 |
·培养大学生爱大自然的情怀 | 第36页 |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大爱精神能力 | 第36-39页 |
5 培育大学生大爱精神的对策及建议 | 第39-49页 |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力度 | 第39-40页 |
·以大爱精神为导向,构建以师生为本、富有爱心与责任的育人价值体系 | 第40-41页 |
·创新工作方法和途径,常抓不懈,将对大学生大爱精神的培养纳入大学教育全过程 | 第41-45页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大爱精神为导向,构建以大爱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 | 第45-46页 |
·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协作教育体系,开创大爱精神培育的新格局 | 第46-49页 |
6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