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自交不亲和性概述 | 第12-13页 |
1.2 梨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的机制及决定因子 | 第14-16页 |
1.3.1 蔷薇科果树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机制 | 第14-15页 |
1.3.2 花柱特异性决定因子 | 第15页 |
1.3.3 花粉特异性决定因子 | 第15-16页 |
1.3.4 与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非S因子 | 第16页 |
1.4 iTRAQ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金坠梨’自交亲和性的蛋白质组分析 | 第18-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2.1.2 ‘鸭梨’和‘金坠’花粉总蛋白质的提取 | 第18页 |
2.1.3 蛋白质的定量 | 第18-19页 |
2.1.4 蛋白质水解和iTRAQ标记 | 第19页 |
2.1.5 SCX色谱分析 | 第19页 |
2.1.6 LC-ESI-MS/MS鉴定 | 第19-20页 |
2.1.7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20-22页 |
2.1.8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1.9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2.2.1 花粉蛋白质鉴定及定量结果 | 第24-26页 |
2.2.2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分类 | 第26-27页 |
2.2.3 差异表达蛋白的COG注释 | 第27-28页 |
2.2.4 差异表达蛋白的KEEG代谢通路分析 | 第28-29页 |
2.2.5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29页 |
2.3 讨论 | 第29-33页 |
2.3.1 膜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 | 第30-31页 |
2.3.2 花粉发育相关蛋白表达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金坠梨’自交亲和性候选基因PbTM9SF3 的分离鉴定及分析 | 第33-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4-4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3.2.1 基因的全长克隆 | 第40-41页 |
3.2.2 基因的同源性及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41-42页 |
3.2.3 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 第42-43页 |
3.2.4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43-44页 |
3.2.5 基因的定位 | 第44-46页 |
3.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跨膜超家族蛋白PbTM9SF3 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48-5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8-49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4.2.1 去信号肽的PbTM9SF3 基因的克隆 | 第51-52页 |
4.2.2 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52页 |
4.2.3 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PbTM9SF3与PbS21-RNase、PbS34-RNase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2-53页 |
4.3 讨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