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1 国内外葡萄病毒病的调查 | 第10-11页 |
1.1.2 葡萄扇叶病 | 第11-12页 |
1.1.3 葡萄卷叶病 | 第12-13页 |
1.1.4 葡萄斑点病 | 第13-14页 |
1.1.5 葡萄皱木复合症 | 第14-15页 |
1.1.6 葡萄病毒病检测技术 | 第15-18页 |
1.2 葡萄灰比诺病毒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3 河北秦皇岛酿酒葡萄及其病毒病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秦皇岛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 | 第21-29页 |
2.1 调查病毒种类 | 第21页 |
2.2 调查时间、地点及品种 | 第21页 |
2.3 调查方法 | 第21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2.4.1 秦皇岛酿酒葡萄卷叶病田间发病症状 | 第21-22页 |
2.4.2 秦皇岛酿酒葡萄扇叶病和斑点病田间发病症状 | 第22-23页 |
2.4.3 秦皇岛酿酒葡萄栓皮病田间发病症状 | 第23页 |
2.4.4 秦皇岛酿酒葡萄3种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 | 第23-25页 |
2.4.5 不同酿酒葡萄种植园卷叶病发病情况 | 第25-27页 |
2.4.6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间卷叶病发病情况 | 第27-28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秦皇岛5 个葡萄种植园酿酒葡萄病毒病RT-PCR检测 | 第29-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1 材料 | 第29页 |
3.1.2 所用试剂 | 第29-30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3.1.4 RT-PCR检测 | 第30-32页 |
3.1.5 产物测序及分析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2.1 总RNA提取 | 第32-33页 |
3.2.2 葡萄病毒B RT-PCR检测结果 | 第33页 |
3.2.3 葡萄灰比诺病毒RT-PCR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3.2.4 葡萄卷叶病毒3 RT-PCR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3.2.5 葡萄斑点病毒RT-PCR检测结果 | 第36-38页 |
3.2.6 GLRAV3和GFKV双重检测体系优化 | 第38页 |
3.2.7 GLRAV3和GFKV双重检测体系确立及样品检测 | 第38-42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葡萄卷叶病毒和灰比诺病毒秦皇岛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 第44-5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材料 | 第44页 |
4.1.2 病毒RT-PCR检测 | 第44页 |
4.1.3 葡萄卷叶病和灰比诺病毒秦皇岛分离物系统进化分析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4.2.1 GLRaV3-HSP7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45页 |
4.2.2 GLRaV3 HSP-70基因序列进化分析 | 第45-47页 |
4.2.3 GPGV 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47-48页 |
4.2.4 GPGV MP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8-49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