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企业人才的内涵与作用 | 第13-14页 |
2.1.1 企业人才的内涵 | 第13-14页 |
2.1.2 企业人才的类型 | 第14页 |
2.1.3 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14页 |
2.2 国有企业宣传人才及其特殊素质要求 | 第14-17页 |
2.2.1 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地位 | 第15页 |
2.2.2 国有企业宣传人才的作用 | 第15页 |
2.2.3 油田企业对宣传人才的特殊素质要求 | 第15-17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3.1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 第17页 |
2.3.2 胜任力理论 | 第17页 |
2.3.3 宣传学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东胜公司宣传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3.1 东胜公司情况简介 | 第18页 |
3.2 东胜公司宣传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 第18-20页 |
3.3 近年来东胜公司宣传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 第20-21页 |
3.3.1 规划人才发展方向 | 第20页 |
3.3.2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 第20页 |
3.3.3 提升人才能力素质 | 第20-21页 |
3.3.4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 第21页 |
3.3.5 营造和谐温暖环境 | 第21页 |
3.4 东胜公司宣传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3.4.1 发展通道稍显狭窄 | 第21页 |
3.4.2 激励手段还需改进 | 第21-22页 |
3.4.3 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 第22页 |
3.4.4 人才队伍储备不足 | 第22页 |
3.4.5 员工情绪存在波动 | 第22-24页 |
第4章 东胜公司宣传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 第24-34页 |
4.1 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与方法 | 第24-27页 |
4.1.1 能力素质模型的基本定义 | 第24页 |
4.1.2 相关能力素质模型 | 第24-26页 |
4.1.3 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26-27页 |
4.2 东胜公司宣传人才能力素质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27-30页 |
4.2.1 用人员访谈法初步调研 | 第27页 |
4.2.2 用专家小组法制定调查问卷 | 第27页 |
4.2.3 调查问卷分析 | 第27-30页 |
4.3 东胜公司宣传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 第30-34页 |
4.3.1 能力素质模型的提出 | 第30页 |
4.3.2 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 第30-32页 |
4.3.3 能力素质模型的特点 | 第32-34页 |
第5章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东胜公司宣传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34-41页 |
5.1 实施宣传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 第34-36页 |
5.1.1 制定差异化能力素质提升计划 | 第34页 |
5.1.2 提高宣传人才综合素质 | 第34-35页 |
5.1.3 加强宣传人才能力培养 | 第35页 |
5.1.4 完善宣传人才知识结构 | 第35-36页 |
5.2 拓宽宣传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 第36-37页 |
5.2.1 畅通宣传人才发展通道 | 第36页 |
5.2.2 选拔任用做到人尽其才 | 第36-37页 |
5.3 优化宣传人才队伍结构 | 第37-38页 |
5.3.1 建立合理的宣传人才梯队 | 第37页 |
5.3.2 加强青年宣传人才的培养 | 第37页 |
5.3.3 优化宣传人才资源的布局 | 第37-38页 |
5.4 改进宣传人才的激励工作 | 第38-39页 |
5.4.1 完善薪酬考核制度 | 第38页 |
5.4.2 注重人文关怀 | 第38页 |
5.4.3 加大评先树优力度 | 第38-39页 |
5.5 培育健康向上的宣传系统文化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