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1.1 细胞自噬的概论 | 第9页 |
1.1.2 细胞自噬的分类 | 第9-10页 |
1.2 细胞自噬的形成及分子机制 | 第10-20页 |
1.2.1 细胞自噬的形成 | 第10-11页 |
1.2.2 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11-14页 |
1.2.3 自噬相关分子 | 第14-16页 |
1.2.4 诱导自噬因子 | 第16-20页 |
1.3 自噬的意义 | 第20-24页 |
1.3.1 自噬生理学意义 | 第20-21页 |
1.3.2 自噬与疾病 | 第21-23页 |
1.3.3 自噬与免疫 | 第23-24页 |
1.4 纳米材料与自噬 | 第24-28页 |
1.4.1 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性 | 第24-25页 |
1.4.2 引起自噬的纳米材料 | 第25-27页 |
1.4.3 纳米材料用于癌症治疗 | 第27-28页 |
1.5 氧化锌纳米颗粒 | 第28-31页 |
1.5.1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1.5.2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 第28-3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2.2.1 细胞的复苏与冻存 | 第31-32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32页 |
2.2.3 稳定转染EGFP-LC3的HeLa (HeLa-LC3)细胞的建立 | 第32页 |
2.2.4 GFP-LC3荧光点状聚集分析 | 第32-33页 |
2.2.5 自噬标记物染色实验 | 第33页 |
2.2.6 Western Blot检测 | 第33-34页 |
2.2.7 细胞死亡测定 | 第34-35页 |
2.2.8 细胞活力测定 | 第35页 |
2.2.9 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53页 |
3.1 纳米氧化锌的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3.2 氧化锌纳米颗粒引起细胞内发生自噬效应 | 第38-48页 |
3.2.1 细胞活力检测 | 第38-39页 |
3.2.2 氧化锌纳米颗粒诱导细胞自噬 | 第39-40页 |
3.2.3 氧化锌纳米颗粒促进HeLa细胞LC3-Ⅰ型向LC3-Ⅱ型蛋白的转变 | 第40-41页 |
3.2.4 氧化锌纳米颗粒所引起的细胞自噬效应是完整的自噬 | 第41-44页 |
3.2.5 氧化锌纳米颗粒可以提高溶酶体的降解能力 | 第44-48页 |
3.3 氧化锌纳米颗粒通过对自噬的诱导达到对化疗药物肿瘤杀伤的增敏效应 | 第48-51页 |
3.4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