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理论之源:“理趣”与“知性”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宋诗“理趣”的内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现代知性理论 | 第13-17页 |
第二章 理:穿越千年的思索——论卞之琳智性诗歌与宋诗中的哲理 | 第17-29页 |
第一节 “相对论”与“中庸论”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时间观 | 第20-25页 |
一、“绵延”与“宇宙”:两种不同的时间观 | 第20-22页 |
二、“水”:时间的河流 | 第22-25页 |
第三节 生命的圆通:对悲哀的扬弃 | 第25-29页 |
第三章 趣:淘气与涵咏——论卞之琳诗歌与宋诗的说理艺术 | 第29-45页 |
第一节 情理合一 | 第29-33页 |
一、时间之下的水——凝定的感情 | 第29-32页 |
二、“以我观物”与“以物观物”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以议论为诗”和“非个人化抒情” | 第33-39页 |
一、以才学为诗:学者的诗歌 | 第34-35页 |
二、戏剧化和杂剧艺术 | 第35-39页 |
第三节 平淡之美 | 第39-45页 |
一、题材:“大俗”与“大雅” | 第40-42页 |
二、技巧:“有意”与“无意” | 第42-43页 |
三、语言:“工巧”与“拙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