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向物联网应用程序的编码安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第9-11页
        1.2.1 物联网安全发展动态第10页
        1.2.2 源代码安全发展动态第10-11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1-13页
二 物联网应用安全编码原则第13-21页
    2.1 数据输入第13-15页
        2.1.1 输入验证原则第13-14页
        2.1.2 身份验证与授权原则第14-15页
    2.2 数据传输第15-17页
        2.2.1 通信安全原则第15-16页
        2.2.2 数据加密原则第16-17页
    2.3 数据处理第17-18页
        2.3.1 异常处理原则第17页
        2.3.2 权限最小化原则第17页
        2.3.3 日志记录原则第17-18页
    2.4 数据输出第18-19页
        2.4.1 输出编码原则第18-19页
    2.5 系统管理第19-21页
        2.5.1 配置管理原则第19-20页
        2.5.2 会话管理原则第20-21页
三 物联网应用安全分析第21-40页
    3.1 物联网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流程第21-22页
    3.2 物联网应用系统渗透测试第22-32页
    3.3 物联网应用系统源代码审计第32-40页
四 物联网应用安全编码规范第40-55页
    4.1 数据处理第40-47页
        4.1.1 输入验证第40-44页
        4.1.2 内存溢出第44-45页
        4.1.3 安全功能部件第45-47页
        4.1.4 错误处理第47页
    4.2 平台基础第47-53页
        4.2.1 使用API第47-49页
        4.2.2 时间和状态第49-52页
        4.2.3 工作平台第52-53页
    4.3 其他安全问题第53-55页
        4.3.1 防止拒绝服务攻击第53页
        4.3.2 释放使用后的资源第53-54页
        4.3.3 防止逻辑后门第54页
        4.3.4 防止暴露数据库表主键第54-55页
五 物联网应用安全编码规范的验证第55-62页
    5.1 安全审查结果对比第55-59页
        5.1.1 安全漏洞列表第55-57页
        5.1.2 安全漏洞统计第57-59页
    5.2 安全审查差异分析第59-62页
六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成果总结第62-63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移动终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鞍钢钢构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