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1.材料 | 第13-1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1.2 实验环境 | 第13页 |
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3-15页 |
2.实验方法 | 第15-19页 |
2.1 动物分组及造模 | 第15-16页 |
2.2 穴位选取及治疗 | 第16页 |
2.3 取材方法 | 第16-17页 |
2.4 指标检测 | 第17-18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9-29页 |
1 一般行为学观察 | 第19页 |
2 WesternBlot检测结果 | 第19-22页 |
3 免疫组化结果(×400) | 第22-25页 |
4 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 第25-27页 |
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理论探讨 | 第29-37页 |
1.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第29-30页 |
2.西医对失眠的认识 | 第30页 |
3.针灸在治疗失眠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4.本实验针刺穴位的选择 | 第31-32页 |
5.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32-33页 |
6.指标的选择 | 第33-35页 |
6.1 GABA对睡眠的意义 | 第33-34页 |
6.2 微管蛋白2(MAP-2) | 第34页 |
6.3 ERK1/2信号通路 | 第34-35页 |
6.4 ERK1/2、GABA、MAP-2三者之间的联系 | 第35页 |
7.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 第35-36页 |
8.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9页 |
附录1 附图 | 第42-43页 |
附录2 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情况 | 第43-44页 |
附录3 文献综述 | 第44-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4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著作和科研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