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穿甲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近场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近场动力学理论与连续介质力学本构模型 | 第15-26页 |
2.1 近场动力学简介 | 第15-18页 |
2.1.1 基于键的近场动力学 | 第15-16页 |
2.1.2 基于态的近场动力学 | 第16-17页 |
2.1.3 基于态的非常规近场动力学 | 第17-18页 |
2.2 陶瓷的连续介质力学本构模型 | 第18-25页 |
2.2.1 修改的Wilkins模型 | 第18-19页 |
2.2.2 Rajendran-Grove模型 | 第19-21页 |
2.2.3 Johnson-Holmquist模型 | 第21-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陶瓷的近场动力学理论研究 | 第26-40页 |
3.1 基于非常规态近场动力学理论的本构模型 | 第26-27页 |
3.2 JH-2模型的近场动力学积分 | 第27-31页 |
3.3 陶瓷近场动力学模型的数值离散与程序实现 | 第31-39页 |
3.3.1 近场动力学离散形式 | 第31-32页 |
3.3.2 接触算法 | 第32-33页 |
3.3.3 人工黏性 | 第33-36页 |
3.3.4 近场动力学程序实现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近场动力学理论模型数值验证及模拟 | 第40-55页 |
4.1 陶瓷的近场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数值验证 | 第40-43页 |
4.2 Strassburger实验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 第43-50页 |
4.3 玻璃受冲击破坏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
1.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