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榆紫叶甲的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7-9页 |
| 1.1.1 榆树简介 | 第7-8页 |
| 1.1.2 榆树害虫简介 | 第8页 |
| 1.1.3 榆紫叶甲简介 | 第8-9页 |
| 1.2 昆虫病原真菌 | 第9-11页 |
| 1.2.1 昆虫病原真菌简介 | 第9页 |
| 1.2.2 昆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1.3 榆紫叶甲防治技术 | 第11-12页 |
| 1.3.1 化学防治技术 | 第11页 |
| 1.3.2 生物防治技术 | 第11-12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 2 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第13-21页 |
| 2.1 材料 | 第13页 |
| 2.2 方法 | 第13-16页 |
| 2.2.1 真菌的分离、纯化 | 第13页 |
| 2.2.2 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13页 |
| 2.2.3 CTAB法提取真菌总DNA | 第13-14页 |
| 2.2.4 ITS序列扩增 | 第14页 |
| 2.2.5 目的基因的纯化 | 第14-15页 |
| 2.2.6 回收产物与pMD-T载体连接 | 第15页 |
| 2.2.7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15页 |
| 2.2.8 DNA序列数据分析 | 第15-16页 |
| 2.3 结果 | 第16-19页 |
| 2.3.1 真菌的菌落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 | 第16-18页 |
| 2.3.2 ITS序列分析 | 第18-19页 |
| 2.4 讨论 | 第19-2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真菌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 第21-26页 |
| 3.1 材料 | 第21页 |
| 3.2 方法 | 第21-22页 |
| 3.2.1 真菌孢子的收集 | 第21页 |
| 3.2.2 真菌孢子数量的统计 | 第21页 |
| 3.2.3 温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1页 |
| 3.2.4 光质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1-22页 |
| 3.2.5 紫外线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 3.2.6 数据的处理 | 第22页 |
| 3.3 结果 | 第22-24页 |
| 3.3.1 温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23页 |
| 3.3.2 光质对孢子萌发的的影响 | 第23-24页 |
| 3.3.3 紫外线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页 |
| 3.4 讨论 | 第2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4 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实验 | 第26-29页 |
| 4.1 材料 | 第26页 |
| 4.1.1 供试虫源 | 第26页 |
| 4.1.2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 4.2 方法 | 第26页 |
| 4.2.1 浸虫法对榆紫叶甲的毒力测定 | 第26页 |
| 4.2.2 不同菌株浓度对榆紫叶甲的毒力测定 | 第26页 |
| 4.2.3 数据的处理 | 第26页 |
| 4.3 结果 | 第26-27页 |
| 4.3.1 浸虫法对榆紫叶甲的致死作用 | 第26-27页 |
| 4.3.2 不同菌株浓度对榆紫叶甲的毒力测定 | 第27页 |
| 4.4 讨论 | 第2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结论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 附录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