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万全寺银金矿成矿作用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1-13页 |
| ·研究区范围及地理条件 | 第11-12页 |
| ·研究区勘查情况及资源量 | 第12-1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成矿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8页 |
| ·区域地质简况 | 第14页 |
| ·主要地层 | 第14-15页 |
| ·岩浆活动 | 第15-16页 |
| ·构造演化对成矿的控制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8-34页 |
| ·赋矿地层(岩层) | 第18页 |
| ·矿区岩浆岩 | 第18-19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18-19页 |
| ·岩石化学特征 | 第19页 |
| ·矿区构造特征 | 第19-23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3-34页 |
|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 ·矿石矿物特征 | 第24-27页 |
| ·银矿物特征 | 第24-25页 |
| ·主要硫化物矿物载金银特征 | 第25-27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27页 |
| ·银、金的赋存状态 | 第27-28页 |
| ·矿体构造特征 | 第28页 |
| ·围岩蚀变及矿化 | 第28-29页 |
|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0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第30-34页 |
| 第四章 成矿作用分析 | 第34-44页 |
| ·成矿作用分析 | 第34-36页 |
| ·矿区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 第34-35页 |
| ·矿区岩浆活动及物质运移 | 第35-36页 |
| ·成矿作用时限 | 第36-37页 |
| ·成矿作用期次 | 第37-38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38-41页 |
| ·硫同位素 | 第38-39页 |
| ·铅同位素特征 | 第39-40页 |
| ·氢、氧、碳同位素特征 | 第40-41页 |
| ·控矿因素讨论 | 第41-44页 |
| ·地层控矿分析 | 第41-42页 |
| ·岩浆控矿分析 | 第42页 |
| ·构造控矿分析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成矿规律与预测 | 第44-52页 |
| ·区域岩浆岩体分布的特征 | 第44页 |
| ·成矿规律 | 第44-49页 |
| ·区域多金属矿床分布的特征 | 第44-45页 |
| ·矿区成矿规律 | 第45页 |
| ·矿体的深部变化 | 第45-49页 |
| ·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 | 第49-52页 |
| ·成矿模式 | 第49页 |
| ·找矿预测 | 第49-5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