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6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2.1.1 预算 | 第21页 |
2.1.2 预算管理 | 第21-22页 |
2.1.3 预算偏见 | 第22页 |
2.1.4 预算松弛 | 第22-23页 |
2.1.5 预算风险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 第24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5-26页 |
2.2.4 激励理论 | 第26页 |
2.3 预算管理的一般性理论分析 | 第26-31页 |
2.3.1 预算管理基本假设分析 | 第26-27页 |
2.3.2 预算管理内部利益冲突分析 | 第27-28页 |
2.3.3 预算管理内部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2.3.4 预算管理行业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QL证券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 第32-49页 |
3.1 QL证券公司简介 | 第32-34页 |
3.1.1 QL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32页 |
3.1.2 QL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32-34页 |
3.2 QL证券公司预算管理现状 | 第34-38页 |
3.2.1 预算组织设置及职责 | 第34页 |
3.2.2 预算编制现状 | 第34-36页 |
3.2.3 预算执行现状 | 第36-37页 |
3.2.4 预算调整与变动现状 | 第37页 |
3.2.5 预算分析与考核现状 | 第37-38页 |
3.3 QL证券公司预算松弛分析 | 第38-48页 |
3.3.1 收支预算松弛分析 | 第38-41页 |
3.3.2 资产投资预算松弛分析 | 第41-42页 |
3.3.3 市场份额预算松弛分析 | 第42-44页 |
3.3.4 新设营业部预算松弛分析 | 第44-46页 |
3.3.5 总部部门自行与归口费用预算松弛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QL证券公司预算管理问题剖析 | 第49-59页 |
4.1 QL证券公司存在的预算管理问题 | 第49-50页 |
4.1.1 预算代理人风险问题 | 第49页 |
4.1.2 预算委托人风险问题 | 第49-50页 |
4.1.3 预算逆向选择行为失控问题 | 第50页 |
4.2 QL证券公司预算管理问题原因探索 | 第50-57页 |
4.2.1 战略目标、总体预算目标与下级目标不一致 | 第50-52页 |
4.2.2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管控力差 | 第52-53页 |
4.2.3 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 第53-54页 |
4.2.4 预算组织结构不合理 | 第54-55页 |
4.2.5 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 第55-56页 |
4.2.6 风险意识不足,激励管控失当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QL证券公司预算管理优化措施 | 第59-77页 |
5.1 自主确定预算管理目标 | 第59-61页 |
5.1.1 依法履行股东权利 | 第59页 |
5.1.2 积极应对国资监管 | 第59-61页 |
5.1.3 合理确定企业预算目标 | 第61页 |
5.2 优化企业预算管理流程 | 第61-65页 |
5.2.1 预算编制流程的优化 | 第61-63页 |
5.2.2 预算执行流程的优化 | 第63-65页 |
5.2.3 预算调整流程的优化 | 第65页 |
5.3 建立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 | 第65-69页 |
5.3.1 选择科学考核指标 | 第65-67页 |
5.3.2 优化业绩指标考核机制 | 第67-68页 |
5.3.3 完善风险准备金和递延奖金制度 | 第68-69页 |
5.4 建设QL证券公司的预算组织体系 | 第69-72页 |
5.4.1 建立分级预算管理中心 | 第69-70页 |
5.4.2 分级预算管理中心的职能 | 第70-71页 |
5.4.3 分级预算管理中心的人员设置 | 第71-72页 |
5.5 加强信息沟通与文化交流 | 第72-74页 |
5.5.1 加强信息沟通 | 第72-73页 |
5.5.2 加强文化交流 | 第73-74页 |
5.6 防范逆向选择风险,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 第74-76页 |
5.6.1 加强内部人才培养 | 第74-75页 |
5.6.2 加强外部人才引进 | 第75-76页 |
5.6.3 强化退出机制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