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对冷轧钢在柠檬酸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钢的简介第12-13页
        1.1.1 钢的分类第12-13页
    1.2 金属腐蚀的危害第13-15页
        1.2.1 金属腐蚀的定义第13页
        1.2.2 金属腐蚀的危害第13页
        1.2.3 金属防护的方法第13-15页
    1.3 缓蚀剂定义和分类第15-18页
        1.3.1 缓蚀剂的定义第15页
        1.3.2 缓蚀剂的分类第15-16页
        1.3.3 缓蚀剂的机理第16页
        1.3.4 高分子化合物的缓蚀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5 柠檬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淀粉改性研究及使用现状第18-20页
        1.4.1 淀粉改性方法第19-20页
        1.4.2 淀粉接枝共聚改性机理第2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6页
第二章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冷轧钢在柠檬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研究第26-44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7页
        2.2.2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第27页
        2.2.3 IR测试第27页
        2.2.4 失重法第27-28页
        2.2.5 电化学测试第28页
        2.2.6 AFM测试第28页
        2.2.7 SEM测试第28页
        2.2.8 XRD测试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1页
        2.3.1 CSGC的IR表征第29-30页
        2.3.2 失重法测试结果第30-33页
        2.3.3 动电位极化曲线第33-35页
        2.3.4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35-37页
        2.3.5 AFM测试第37-39页
        2.3.6 SEM测试第39-41页
        2.3.7 XRD测试第41页
    2.4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三章 冷轧钢表面木薯淀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第44-53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实验第44-46页
        3.2.1 CS-PE-MM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第44-45页
        3.2.2 IR及SEM测试第45页
        3.2.3 电化学法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3.3.1 SEM测试第46-47页
        3.3.2 红外光谱表征第47-49页
        3.3.3 动电位极化曲线第49-50页
        3.3.4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第四章 木薯淀粉-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柠檬酸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性能研究第53-73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方法第54-56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54页
        4.2.2 CS-SAS-AA共聚物的制备第54页
        4.2.3 IR测试第54页
        4.2.4 失重法测试第54-55页
        4.2.5 电化学测试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71页
        4.3.1 CS-SAS-AA的IR表征第56-58页
        4.3.2 失重法测试结果第58-63页
        4.3.3 动电位极化曲线第63-67页
        4.3.4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67-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第五章 木薯淀粉葡萄糖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理论研究第73-100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计算模型及方法第74-75页
    5.3 结果讨论第75-95页
        5.3.1 葡萄糖糖分子NBO电荷分布第75页
        5.3.2 前线轨道第75-77页
        5.3.3 反应热力学分析第77-83页
        5.3.4 反应动力学分析第83-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第六章 全文小结及后期研究工作第100-103页
    6.1 全文小结第100-101页
    6.2 后期研究工作第101-103页
附录第103-104页
    缩略语Abbreviation第103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塑性Zr62.4Cu14.4Ni9.6Al9.6Fe4块体金属玻璃的制备及塑性变形
下一篇:多层石墨烯和Fe2O3纳米颗粒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