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2.1 氨基寡糖及其生理活性 | 第14页 |
1.2.2 氨基寡糖制备方法 | 第14-20页 |
1.2.3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概述 | 第20-22页 |
1.2.4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逆向合成寡糖 | 第22-2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2章 不同来源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材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3.1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2.3.2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扩增 | 第28页 |
2.3.3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在E.coli中的表达、纯化 | 第28-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4.1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序列分析 | 第29-32页 |
2.4.2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扩增 | 第32-33页 |
2.4.3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在E.coli中的表达、纯化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不同来源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表征 | 第36-47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3.1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37页 |
3.3.2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最适pH及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3.3.3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的测定 | 第38页 |
3.3.4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底物特异性的检测 | 第38页 |
3.3.5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38页 |
3.3.6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逆水解能力测试 | 第38页 |
3.3.7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转糖苷能力测试 | 第38-3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3.4.1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水解活力 | 第39页 |
3.4.2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 | 第39-41页 |
3.4.3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 | 第41-42页 |
3.4.4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 | 第42-43页 |
3.4.5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常数 | 第43页 |
3.4.6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逆水解活性 | 第43-44页 |
3.4.7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转糖苷活性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逆水解产物纯化鉴定及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 第47-58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3.1 逆水解产物的分离方法 | 第48页 |
4.3.2 逆水解产物定性检测的方法 | 第48-49页 |
4.3.3 逆水解产物定量检测的方法 | 第49页 |
4.3.4 蛋白结构模拟及对接构象的预测 | 第49页 |
4.3.5 反应时间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49页 |
4.3.6 底物浓度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49页 |
4.3.7 反应温度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49页 |
4.3.8 水分含量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4.4.1 逆水解产物的定性检测 | 第49-51页 |
4.4.2 产物分离 | 第51-52页 |
4.4.3 逆水解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52页 |
4.4.4 逆水解产物形成的分子机制 | 第52-53页 |
4.4.5 反应时间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6 底物浓度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7 反应温度对逆水解产物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8 水分含量对逆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创新点 | 第59页 |
5.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