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食品监测论文

谷物中25种真菌毒素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缩略语表第17-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2页
    1.1 引言第19页
    1.2 真菌毒素概述第19-28页
        1.2.1 真菌毒素的产生、定义与分类第19-26页
        1.2.2 真菌毒素的研究历程与危害第26-28页
    1.3 国内外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第28-32页
        1.3.1 国外/国际组织关于真菌毒素的法律法规第28-29页
        1.3.2 中国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第29-30页
        1.3.3 国内外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法规及限量标准比较第30-32页
    1.4 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第32-37页
        1.4.1 常见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第32页
        1.4.2 多种类真菌毒素同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32-37页
    1.5 谷物中多种类真菌毒素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第37-39页
        1.5.1 国内进展情况第37页
        1.5.2 国外进展情况第37-39页
    1.6 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9-42页
        1.6.1 课题提出第39-40页
        1.6.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0-42页
第2章 多种类真菌毒素的LC-MS/MS同时测定方法研究第42-55页
    2.1 引言第42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42-44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42-43页
        2.2.2 仪器设备第43-44页
    2.3 实验方法第44-48页
        2.3.1 标准品混合溶液的配制第44页
        2.3.2 LC-MS/MS检测条件和参数第44-4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2.4.1 质谱参数优化第48-49页
        2.4.2 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第49-50页
        2.4.3 定容溶剂的优化第50-52页
        2.4.4 线性范围、校正系数及仪器检出限第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3章 谷物中多种类真菌毒素同时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研究第55-74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5-56页
        3.2.2 实验方法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73页
        3.3.1 针式滤膜的选择第57-58页
        3.3.2 提取方法的优化第58-60页
        3.3.3 SPE净化条件的优化第60-61页
        3.3.4 基质效应评估及定量方法确定第61-66页
        3.3.5 标准添加回收率、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第66-72页
        3.3.6 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验证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典型谷物中多种类真菌毒素的复合污染监测与初步风险评价第74-96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实验与方法第74-76页
        4.2.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74-76页
        4.2.2 样品前处理与质量控制第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92页
        4.3.1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结果第76页
        4.3.2 监测结果分析第76-92页
    4.4 初步健康风险评价第92-94页
        4.4.1 目标物选择及数据处理第92页
        4.4.2 人群对象选择及资料收集第92-93页
        4.4.3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第93页
        4.4.4 评价结果第93-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结语与展望第96-97页
    5.1 本研究的贡献第96页
    5.2 本研究的不足第96页
    5.3 研究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2页
附录第112-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树林湿地溶解性有机质对典型重金属生态行为的影响和机理研究
下一篇:湍流NO反应时间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