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一、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问题的提出 | 第16-25页 |
| (一) 实践之问:锐邦诉强生案关于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认定的裁判理由 | 第16-19页 |
| (二) 立法之困: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相关立法 | 第19-23页 |
| (三) 理论之惑: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 | 第23-25页 |
| 二、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认定的特殊性 | 第25-34页 |
| (一)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特殊性 | 第25-28页 |
| (二) 纵向垄断协议的特殊性 | 第28-30页 |
| (三) 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的特殊性 | 第30-34页 |
| 三、域外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认定的比较与借鉴 | 第34-40页 |
| (一) 域外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认定的比较 | 第35-38页 |
| (二) 对我国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认定的借鉴 | 第38-40页 |
| 四、我国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认定原则与认定路径 | 第40-54页 |
| (一) 我国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认定原则 | 第40-44页 |
| (二) 我国纵向垄断协议参与者原告资格的认定路径 | 第44-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