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论诗诗中的诗歌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论诗诗概述 | 第15-32页 |
一、对论诗诗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论诗诗的源流 | 第16-32页 |
(一)论诗诗的历史轨迹 | 第16-17页 |
(二)论诗诗在金代的发展 | 第17-32页 |
第二章 金代论诗诗蕴含的诗歌理论 | 第32-53页 |
一、诗歌本体论:诗源真情 | 第32-33页 |
二、诗歌创作论 | 第33-48页 |
(一)诗歌取材:寻句于自然、现实与真性 | 第34-40页 |
(二)诗歌语言:创作平实自然之语 | 第40-42页 |
(三)诗歌师法:学习宋前诗歌创作 | 第42-46页 |
(四)诗歌内涵:融汇佛学道法之理 | 第46-48页 |
三、诗歌风格论 | 第48-53页 |
(一)清新朗健之风 | 第49-51页 |
(二)高古质拙之风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金代论诗诗中诗论的表现方式与特征 | 第53-61页 |
一、表现方式:赠和、题作论诗 | 第53-57页 |
(一)赠和论诗 | 第53-54页 |
(二)题作论诗 | 第54-57页 |
二、表现特征:以情、以景、以论兴论 | 第57-61页 |
(一)以情兴论 | 第57-58页 |
(二)以景兴论 | 第58页 |
(三)以论兴论 | 第58-61页 |
余论 | 第6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