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人格冲突视角下的巴恩斯小说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2页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9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1-17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二、理论依据与选题意义第19-22页
        (一)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第19-21页
        (二)选题意义第21-22页
第一章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巴恩斯小说中人格冲突主题的社会表征第22-33页
    一、种族歧视与社会排斥下的人格面具形成第22-25页
        (一)忽视族裔身份认知的家庭教育第22-23页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偏见第23-24页
        (三)被阻碍的人格面具第24-25页
    二、权力压制与自我选择下的人格面具形成第25-28页
        (一)艺术家的天性第25-26页
        (二)极端的社会环境第26-27页
        (三)被迫建立的人格面具第27-28页
    三、社会双重性与生存压力下的人格面具形成第28-33页
        (一)新思想的影响第28-30页
        (二)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第30-31页
        (三)主动建立的人格面具第31-33页
第二章 外在人格与内在人格的冲突——巴恩斯小说中人格冲突主题的内在呈现第33-43页
    一、乔治:自我迷失的异族者第33-36页
        (一)个体性的缺乏第33-34页
        (二)社会偏见的加深第34-35页
        (三)异族者的无力第35-36页
    二、肖斯塔科维奇:自我矛盾的艺术家第36-39页
        (一)不恰当的人格面具第36-37页
        (二)与真实自我的背离第37-38页
        (三)音乐与生活的反讽第38-39页
    三、托尼:自我缺失的温和派第39-43页
        (一)被重构的记忆第39-40页
        (二)无意识的人格面具第40-41页
        (三)真实自我的丢失第41-43页
第三章 “真实”的反思与个体成长——巴恩斯小说中人格冲突主题的意义指向第43-50页
    一、文学的真实性与个体排斥第43-45页
        (一)历史与文学的互文第43-44页
        (二)个体排斥与被排斥第44-45页
    二、历史的真实性与个体压抑第45-47页
        (一)历史与真相的再解读第45-46页
        (二)个体真实的隐藏第46-47页
    三、记忆的真实性与个体再成长第47-50页
        (一)记忆的虚假性第47-48页
        (二)个体的再成长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注释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夫卡小说中的身体叙事研究
下一篇:《幸存者回忆录》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