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降漳厦社会经济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选题缘起:大埔墟碑刻解读 | 第10-12页 |
二、研究综述及背景梳理 | 第12-21页 |
(一) 九龙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 | 第13-19页 |
1. 月港时代 | 第13-16页 |
2. 厦门兴起 | 第16-19页 |
(二) 漳厦关系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三、文章框架说明与资料简介 | 第21-24页 |
(一) 行文思路 | 第21页 |
(二) 资料介绍 | 第21-24页 |
第一章 九龙江区域的经济环境 | 第24-41页 |
一、清代九龙江陆域经济环境 | 第25-29页 |
二、清代厦门的经济环境 | 第29-32页 |
三、九龙江流域的交通网络 | 第32-40页 |
(一) 九龙江的水网交通 | 第32-36页 |
(二) 漳厦海路交通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章 清代漳厦经贸往来 | 第41-57页 |
一、19世纪以前的背景 | 第41-44页 |
二、19世纪以后的变化 | 第4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漳厦经贸的具体事例:以“大米—肥粪”为例 | 第57-79页 |
一、厦门缺米的历史 | 第57-62页 |
二、漳米运厦何以存在 | 第62-68页 |
(一) 漳属米谷 | 第63-64页 |
(二) 动力机制 | 第64-68页 |
三、漳厦米粮贸易的具体运作 | 第68-73页 |
四、厦粪运漳 | 第73-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明清时期漳厦人员往来 | 第79-93页 |
一、漳州人移居厦门 | 第80-87页 |
二、从厦门向漳州的人群移动 | 第87-90页 |
三、漳厦人员流动的动力因素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语 | 第98-99页 |
附录 | 第99-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