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FTA经济效应研究梳理 | 第14-15页 |
1.2.2 关税减让研究梳理 | 第15-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关税减让和FTA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关税减让理论 | 第19-21页 |
2.1.1 关税的基本职能与分析方法 | 第19页 |
2.1.2 关税减让的局部均衡分析 | 第19-21页 |
2.2 自由贸易区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 第21页 |
2.2.2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 第21-23页 |
第3章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 第23-33页 |
3.1 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情况概述 | 第23-25页 |
3.2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分析 | 第25-30页 |
3.2.1 机电类产品介绍 | 第25页 |
3.2.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概况 | 第25-27页 |
3.2.3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情况简述 | 第27-30页 |
3.3 中国机电产品竞争力与互补性分析 | 第30-33页 |
3.3.1 基于RCA指数的统计描述 | 第30-31页 |
3.3.2 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东盟对中国机电产品关税减让效果综述 | 第33-43页 |
4.1 CAFTA建设历程 | 第33页 |
4.2 CAFTA框架下关税减让政策梳理 | 第33-34页 |
4.3 机电产品关税减让效果分析 | 第34-43页 |
4.3.1 敏感类机电产品 | 第34-35页 |
4.3.2 基于HS章节分类的关税减让分析 | 第35-40页 |
4.3.3 基于国别分类的关税减让分析 | 第40-43页 |
第5章 CAFTA实施的经济效应考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 | 第43-63页 |
5.1 双重差分模型介绍 | 第43-45页 |
5.2 计量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 | 第45-49页 |
5.2.1 DID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 第45-47页 |
5.2.2 双重差分估计的内生性问题识别及其处理 | 第47-48页 |
5.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9-63页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5.3.2 双重差分估计的基准分析 | 第50-52页 |
5.3.3 CAFTA效应的进一步识别:三重差分模型分析 | 第52-53页 |
5.3.4 关税减让效果的真实度量:连续型DID估计分析 | 第53-55页 |
5.3.5 DID估计的适用性考察之一:基于PSM-DID方法的验证 | 第55-56页 |
5.3.6 DID估计的适用性考察之二:变换时间跨度的回归 | 第56-57页 |
5.3.7 DID估计的适用性考察之三:适用前提的稳健性检验 | 第57-63页 |
第6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64-67页 |
6.2.1 坚持量质并重,持续推动高端制造产业发展 | 第64页 |
6.2.2 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机电产品互补性贸易 | 第64-65页 |
6.2.3 妥善应对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 | 第65页 |
6.2.4 继续全面深入实施自贸区优化战略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