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地方对外贸易论文

CAFTA框架下粤苏两省贸易效应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导论第13-1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意义第14页
    1.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5.1 可能的创新点第17页
        1.5.2 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9-25页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19-21页
        2.1.1. 静态贸易效应第19-21页
        2.1.2 动态贸易效应第21页
    2.2 关于CAFTA的国内外研究第21-25页
        2.2.1 对于自贸区可行性的研究第21-22页
        2.2.2 关于中国与东盟在产业层面上竞争、差异上的研究第22页
        2.2.3 对于贸易效应的研究第22-25页
            2.2.3.1 利用指数分析第22-23页
            2.2.3.2 “单国引力”模型第23页
            2.2.3.3 “多国引力”模型第23-24页
            2.2.3.4 利用其他模型分析第24-25页
第3章 中国在CAFTA框架下的贸易现状第25-33页
    3.1 CAFTA建立的历程第25-26页
    3.2 中国与东盟贸易状况第26页
    3.3 主要经济体与东盟贸易第26-27页
    3.4 中国各省与东盟贸易状况第27-28页
    3.5 粤苏两省与东盟的相关经济合作与比较第28-31页
        3.5.1 广东省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相关经济合作第28-29页
        3.5.2 江苏省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相关的经济合作第29-31页
    3.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粤苏两省对东盟贸易水平与结构比较第33-45页
    4.1 粤苏两省对东盟贸易水平比较第33-37页
        4.1.1 对东盟贸易总额比较第33-34页
        4.1.2 对东盟的进出额比较第34-35页
        4.1.3 粤苏两省对东盟依存度比较第35-37页
    4.2 粤苏两省对东盟贸易的结构比较第37-42页
        4.2.1 两省对东盟贸易的市场结构比较第37-40页
        4.2.2 粤苏两省对东盟贸易的产品结构比较第40-42页
    4.3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5章 粤苏两省与东盟竞争优势比较第45-53页
    5.1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第45-47页
    5.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第47-50页
        5.2.1 粤苏两省之间产品竞争力比较第48-49页
        5.2.2. 粤苏两省与东盟国家之间产品竞争力的比较第49-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6章 粤苏两省的静态贸易效应比较第53-61页
    6.1 引力模型的建立第53页
    6.2 数据来源及说明第53-54页
    6.3 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第54-59页
        6.3.1 粤苏两省贸易创造效应第55-57页
        6.3.2 粤苏两省贸易转移效应第57-58页
        6.3.3 粤苏两省净贸易效应的比较第58-59页
    6.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7章 粤苏两省的动态贸易效应比较第61-65页
    7.1 投资创造效应第61-62页
    7.2 投资竞争效应第62-64页
    7.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第65-71页
    8.1 基本结论第65-66页
    8.2 政策建议第66-71页
        8.2.1 把握发展机遇,政府带头行动第66-67页
        8.2.2 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第67页
        8.2.3 推动外资结构转型,加快高端制造布局第67-68页
        8.2.4 借助电商优势,开拓东盟市场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偏转效应--基于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贸易自由化与增加值贸易--以WTO出口促进作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