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物理光学仪器论文

线阵CCD直读光谱仪检测与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直读光谱仪的发展及技术特点第13-16页
        1.2.1 直读光谱仪的发展第13-15页
        1.2.2 直读光谱仪的技术特点第15-16页
    1.3 直读光谱仪在抚铝的应用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1.3.1 ARL3460光谱仪在抚铝的应用第16页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第20-32页
    2.1 光谱仪的基本原理第20页
    2.2 光谱测量系统原理第20-21页
    2.3 CCD的工作原理及种类第21-26页
        2.3.1 电荷转换注入到输出第22-25页
        2.3.2 CCD的种类第25-26页
    2.4 CCD的主要特性参数第26-29页
        2.4.1 响应度第26-27页
        2.4.2 响应及非均匀性第27页
        2.4.3 暗电压第27-28页
        2.4.4 饱和输出电压与饱和曝光量第28页
        2.4.5 动态范围第28-29页
    2.5 分辨率及噪声第29-30页
        2.5.1 分辨率第29页
        2.5.2 CCD噪声第29-30页
    2.6 线阵CCD直读光谱仪的基本构成第30页
    2.7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CCD设备选型第32-40页
    3.1 CCD的选用及使用分析第32-38页
        3.1.1 CCD的选用第32-33页
        3.1.2 ILX554B使用分析第33-38页
    3.2 CCD驱动电路设计第38页
    3.3 光信号采集模块的实现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CCD检测系统硬件设计第40-52页
    4.1 系统概述第40页
    4.2 检测系统核心第40-44页
        4.2.1 CCD驱动电路的实现第40-41页
        4.2.2 处理器选择及介绍第41-43页
        4.2.3 A/D第43-44页
    4.3 系统时钟设计第44页
    4.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第44-46页
    4.5 调试接口设计第46-47页
    4.6 通信电路设计第47页
    4.7 电源电路设计第47-48页
    4.8 电路板设计基础及抗干扰防范第48-51页
        4.8.1 元器件布局原则第49页
        4.8.2 PCB的布线原则第49-51页
    4.9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52-56页
    5.1 下位机系统软件设计第52-54页
        5.1.1 主程序设计第52-53页
        5.1.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第53页
        5.1.3 通信程序的设计第53-54页
        5.1.4 数据采集程序的设计第54页
    5.2 上位机测试系统设计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光谱测试结果与分析第56-72页
    6.1 光谱分析基本知识第56-58页
        6.1.1 照度匹配第56-57页
        6.1.2 波长定位第57-58页
    6.2 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原理第58-62页
        6.2.1 谱线强度与试样浓度的关系第58页
        6.2.2 内标法和分析线第58-59页
        6.2.3 光电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第59-61页
        6.2.4 上位机例行标准化界面第61-62页
    6.3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6.3.1 建立工作曲线第62-66页
        6.3.2 准确度测试第66页
        6.3.3 稳定性测试第66-67页
    6.4 系统噪声处理方法第67-70页
        6.4.1 系统噪声分析第67页
        6.4.2 去噪方法第67-70页
    6.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7.1 总结第72-73页
    7.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介导炎性体3(NLRP3)活化在糖尿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下一篇:转录因子Tcf7l2对髓鞘发育与再生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