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安全与事故论文--塌方落石事故论文

基于模糊理论和数值分析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3页
        1.2.1 隧道工程风险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模糊理论应用于工程风险中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隧道塌方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1-12页
        1.2.4 隧道塌方处治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4页
2 西南地区某隧道工程地质概况第14-19页
    2.1 隧道场区概况第14页
    2.2 工程地质条件第14-15页
        2.2.1 地层岩性第14页
        2.2.2 地质构造与地震第14-15页
    2.3 水文地质第15页
    2.4 工程地质评价第15-19页
        2.4.1 场地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第15页
        2.4.2 岩土工程特性及围岩级别划分第15-17页
        2.4.3 各级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第17-19页
3 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模型建立第19-46页
    3.1 隧道塌方风险定义第19页
    3.2 隧道塌方风险辨识第19-24页
        3.2.1 塌方数据资料统计与分析第19页
        3.2.2 塌方风险因素识别第19-24页
    3.3 隧道塌方风险评估方法第24-29页
        3.3.1 基于乘积标度法的AHP法第25页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原理第25-29页
    3.4 模型建立第29-44页
        3.4.1 塌方发生概率风险评价第30-38页
        3.4.2 塌方损失风险评价第38-43页
        3.4.3 塌方风险等级确定第43-44页
    3.5 塌方风险应对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西南地区某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第46-53页
    4.1 隧道穿越断层段工程地质条件第46页
    4.2 评估计算第46-51页
        4.2.1 ZK5+855~ZK5+988段塌方风险评价第46-49页
        4.2.2 ZK5+988~ZK6+035段塌方风险评价第49-51页
        4.2.3 隧道现场塌方工况第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西南地区某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第53-75页
    5.1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第53-56页
        5.1.1 模型建立第53-54页
        5.1.2 参数选取第54页
        5.1.3 地应力场加载及分析第54-55页
        5.1.4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第55页
        5.1.5 围岩变形判定依据第55-56页
    5.2 泥质粉砂岩段ZK5+896断面施工数值分析第56-62页
        5.2.1 应力场分析第56-59页
        5.2.2 位移分析第59-62页
    5.3 断层破碎带段ZK5+912断面施工数值分析第62-67页
        5.3.1 应力分析第62-64页
        5.3.2 位移分析第64-67页
    5.4 泥岩拱顶发育煤层段ZK5+924断面施工数值分析第67-73页
        5.4.1 应力分析第67-70页
        5.4.2 位移分析第70-73页
    5.5 模型塑性区和支护结构内力第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A 88座隧道塌方统计资料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雪山梁隧道围岩变形预测与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低等级道路常温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