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培矮64S叶色标记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4页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第13-17页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遗传理论第13-15页
     ·选育途径与方法第15-17页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原因第17-18页
     ·遗传因素第17页
     ·环境因素第17-18页
   ·解决杂交水稻杂种纯度问题的方法第18-20页
     ·遗传提纯法第18页
     ·核心种子技术第18-19页
     ·生理调控法第19页
     ·化学杀雄法第19页
     ·标记去杂法第19-20页
   ·叶色突变体的研究第20-24页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第21页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第21-22页
     ·叶色突变体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第22-24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标8S的选育及其特性第24-29页
     ·试验材料第24页
     ·辐射处理与试验种植第24页
     ·不育单株筛选第24-27页
     ·不育系定型第27页
     ·幼苗期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第27页
     ·配合力分析第27-28页
     ·育性特征第28页
     ·稻米品质第28页
     ·抗病性第28页
     ·分子多态性检测第28-29页
   ·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在杂交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第29-30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不育系和杂种一代种子纯度简易鉴定第29-3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0-43页
   ·叶色标记不育系选育第30-37页
     ·选育经过第30-32页
     ·特征特性第32-37页
   ·标记培矮64S不育系制、繁种和田间去杂技术第37-43页
     ·制种第37-42页
     ·繁种第42页
     ·标记培矮64S田间去杂技术第42-43页
5 讨论第43-45页
6 结论第45-46页
7 参考文献第46-52页
8 附图第52-53页
9 附录第53-54页
10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亦花亦药植物使君子高产优质栽培模式与推广措施研究
下一篇:浙江省三门县何家水稻生产的生态调控技术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