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法律监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2页 |
一、P2P网络借贷发展及风险 | 第12-19页 |
(一) P2P网络借贷概述 | 第12-13页 |
1. P2P网络借贷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 P2P网络借贷发展 | 第13-15页 |
(三) P2P网络借贷潜在风险 | 第15-19页 |
1. 未设立合理的准入机制 | 第15-16页 |
2. 征信体系缺失 | 第16-17页 |
3. 收费与利率管制规则空缺 | 第17页 |
4. 担保机构信息披露规则缺失 | 第17-19页 |
二、P2P网络借贷相关主体法律属性 | 第19-27页 |
(一) P2P网络借贷相关主体及法律属性 | 第19-23页 |
1. P2P网络借贷相关主体 | 第19-20页 |
2. P2P网络借贷的本质 | 第20-21页 |
3. P2P网络借贷平台主体法律属性 | 第21-23页 |
(二) P2P网络借贷平台运作模式的法律分析 | 第23-27页 |
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运作模式 | 第23-27页 |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体系现状及缺陷 | 第27-40页 |
(一) 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体系现状 | 第27-29页 |
(二) 现有监管体系的缺陷 | 第29-40页 |
1. 准入门槛缺失危害金融秩序和用户利益 | 第29-33页 |
2. 收费和利率管制规则缺失诱发高利借贷 | 第33-36页 |
3. 担保机构信息披露不实易误导消费者 | 第36-40页 |
四、国外P2P网络借贷监管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40-46页 |
(一) 美国P2P监管体系 | 第40-41页 |
(二) 英国监管体系 | 第41-43页 |
(三) 国外监管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43-46页 |
1. 行业监管标准明确 | 第43-44页 |
2. 信用体系相对完善 | 第44页 |
3. 信息披露制度规范 | 第44-45页 |
4. 国外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6页 |
五、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体系的完善对策 | 第46-50页 |
(一) 设立注册资本实缴制提高准入标准 | 第46-47页 |
(二) 确立收费和利率标准杜绝高利贷 | 第47-48页 |
(三) 完善信息披露规则避免信息不对称 | 第48-49页 |
(四) 建立行业征信系统防止信用风险 | 第49-50页 |
六、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