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6页 |
1.1 燃料电池概要 | 第13-20页 |
1.1.1 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基本原理 | 第14页 |
1.1.2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4-17页 |
1.1.3 燃料电池的应用 | 第17-20页 |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PEMFC)简介 | 第20-24页 |
1.2.1 PEMFC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1.2.2 PEMFC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4页 |
1.3 PEMFC的催化剂 | 第24-30页 |
1.3.1 阳极催化剂 | 第25-26页 |
1.3.2 阴极催化剂 | 第26-29页 |
1.3.3 Pt基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1.4 催化剂的衰减机理 | 第30-34页 |
1.4.1 碳载体腐蚀 | 第31-32页 |
1.4.2 催化剂颗粒团聚 | 第32-33页 |
1.4.3 Ostwald熟化与再沉积 | 第33-34页 |
1.4.4 Pt的溶解和重结晶 | 第34页 |
1.5 减缓催化剂衰减的方法 | 第34-44页 |
1.5.1 从Pt金属本身考虑 | 第34-36页 |
1.5.2 采用更稳定的载体 | 第36-37页 |
1.5.3 限域作用 | 第37-38页 |
1.5.4 锚定效应 | 第38-44页 |
1.6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44-4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46-53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2.2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第47-50页 |
2.2.1 场发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47-48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48页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8-49页 |
2.2.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9页 |
2.2.5 其它 | 第49-50页 |
2.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2.3.1 样品电化学测试系统 | 第50页 |
2.3.2 样品循环伏安测试(CV)测试 | 第50-51页 |
2.3.3 氧化还原反应(ORR)活性测试 | 第51页 |
2.3.4 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 第51-52页 |
2.3.5 其它电化学性能测定 | 第52页 |
2.3.6 参比电极与可逆氢电极(RHE)电势的转化 | 第52-53页 |
第3章 通过纳米碳球的限域效应提高Pt催化剂稳定性 | 第53-66页 |
3.1 前言 | 第53-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3.2.1 超薄gC3N4合成方法 | 第55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超薄纳米碳层锚定Pt纳米颗粒提高催化剂稳定性 | 第66-84页 |
4.1 前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7-68页 |
4.2.2 参比样品的制备 | 第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多孔石墨烯载Pt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 第84-96页 |
5.1 前言 | 第84-8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5.2.1 多孔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86页 |
5.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6页 |
5.2.3 氢气热处理 | 第86页 |
5.2.4 水/气渗透性测试 | 第86-8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有机-无机物种共稳定Pt催化剂 | 第96-111页 |
6.1 前言 | 第96-97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7-98页 |
6.2.1 TiO2的制备 | 第97-98页 |
6.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9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1-112页 |
7.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34-136页 |
博士期间承担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