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 第12-17页 |
1.2.1 药物载体的类型 | 第12-13页 |
1.2.2 药物载体的功能 | 第13-14页 |
1.2.3 药物载体的性能测试方法 | 第14-15页 |
1.2.4 模型药物 | 第15页 |
1.2.5 金属氧化物的抗菌性能 | 第15-16页 |
1.2.6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7 药物制剂领域存在的不足及未来方向 | 第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2.1 药品和仪器 | 第19-20页 |
2.2 材料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1 壳聚糖包覆镁铝水滑石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2 原位生长法制备锌铝水滑石 | 第21-22页 |
2.3 材料的表征 | 第22-23页 |
2.4 载药CS@LDH的性能测试 | 第23-26页 |
2.4.1 模拟药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2.4.2 载药量、包封率和平衡释放率 | 第23-24页 |
2.4.3 体外控制释放 | 第24页 |
2.4.4 动力学分析 | 第24页 |
2.4.5 抗菌性能分析 | 第24-26页 |
2.5 载药ZnAlLDH的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2.5.1 水杨酸镁和烟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页 |
2.5.2 载药量、包封率和平衡释放率 | 第26页 |
2.5.3 载药量随p H值的变化 | 第26-27页 |
2.5.4 体外控制释放 | 第27页 |
2.5.5 动力学分析 | 第27页 |
2.5.6 药物载体的抗菌性能 | 第27-28页 |
第3章 壳聚糖包覆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 | 第28-41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样品的表征 | 第28-35页 |
3.2.1 XRD分析 | 第28-30页 |
3.2.2 FTIR分析 | 第30-32页 |
3.2.3 TEM分析 | 第32页 |
3.2.4 SEM分析 | 第32-33页 |
3.2.5 比表面积分析 | 第33-34页 |
3.2.6 机理分析 | 第34-35页 |
3.3 载药性能测试 | 第35-39页 |
3.3.1 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35-36页 |
3.3.2 体外释放 | 第36-37页 |
3.3.3 缓释动力学分析 | 第37-38页 |
3.3.4 抗菌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原位生长法制备锌铝水滑石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样品的表征 | 第41-48页 |
4.2.1 XRD分析 | 第41-43页 |
4.2.2 FTIR和Raman分析 | 第43-44页 |
4.2.3 SEM分析 | 第44-45页 |
4.2.4 TEM分析 | 第45页 |
4.2.5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5-47页 |
4.2.6 机理分析 | 第47-48页 |
4.3 性能测试 | 第48-54页 |
4.3.1 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48-49页 |
4.3.2 p H值对载药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3.3 体外释放 | 第49-51页 |
4.3.4 缓释动力学分析 | 第51-52页 |
4.3.5 抗菌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