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声景观设计初探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8-33页 |
·园林景观 | 第18-19页 |
·园林景观元素 | 第19-23页 |
·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 | 第19页 |
·园林景观中的审美元素及其种类 | 第19-21页 |
·声音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声音元素 | 第23-26页 |
·声音的概念 | 第23页 |
·声音的特性 | 第23-24页 |
·声音的分类 | 第24-26页 |
·声景观 | 第26-33页 |
·声景观的概念 | 第27页 |
·声景观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第27-28页 |
·声景观的评价 | 第28-29页 |
·三要素对声景评价的影响 | 第29-30页 |
·影响声景评价主要的三个方面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声景观设计基础研究 | 第33-54页 |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园林美学基础 | 第33页 |
·环境心理学基础 | 第33-34页 |
·生理学基础 | 第34-35页 |
·生态学基础 | 第35页 |
·声景观设计原则 | 第35-37页 |
·保护性原则 | 第35-36页 |
·整体协调性原则 | 第36页 |
·人文关怀原则 | 第36-37页 |
·声景观设计方法 | 第37-50页 |
·正面设计 | 第37-46页 |
·负面设计 | 第46-49页 |
·零设计 | 第49-50页 |
·声景观设计层次 | 第50-52页 |
·城市设计层次 | 第50-51页 |
·城市区域设计层次 | 第51页 |
·环境设计层次 | 第51页 |
·建筑音响设计层次 | 第51页 |
·装置设计层次 | 第51-52页 |
·声景观设计阶段 | 第52-54页 |
·调查阶段 | 第52页 |
·规划设计阶段 | 第52-53页 |
·管理运营阶段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声景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4-70页 |
·实践案例调研 | 第54-59页 |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9-61页 |
·噪声过于严重 | 第59-60页 |
·人工声乐缺乏科学地规划设计 | 第60页 |
·设计与场地特性没有很好结合 | 第60-61页 |
·忽略了人为声景的表现力 | 第61页 |
·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61-70页 |
·降低和消除负面声音 | 第61-62页 |
·强化和增加自然声的比例 | 第62-63页 |
·注重与当地文化元素的结合 | 第63-65页 |
·做好规划设计前期的调研工作 | 第65页 |
·声景观的规划设计做到因地适宜 | 第65-66页 |
·充分调动游人对声景观的互动性 | 第66-68页 |
·布置和营造丰富的园林空间方式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70-75页 |
·国内案例研究 | 第70-72页 |
·声景观负面设计——上海“彩蛋”下沉广场 | 第70-72页 |
·国外案例研究 | 第72-75页 |
·声景观正面设计——纽约佩雷公园 | 第72-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展望与期待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表一 | 第79-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