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问题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16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1.4.2 难点和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研究综述第16-24页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外延定义及特征理论综述第16-19页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定义第16页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延界定第16-18页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第18-19页
    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机制理论综述第19-20页
        2.2.1 基于分工理论的关联机制第19页
        2.2.2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关联机制第19-20页
        2.2.3 基于共生理论的关联机制第20页
    2.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第20-24页
        2.3.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理论研究第20-22页
        2.3.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实证研究第22-24页
3.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进程分析第24-32页
    3.1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程第24-26页
    3.2 东中西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第26-30页
        3.2.1 东中西地区制造业总量分析第26-27页
        3.2.2 东中西地区制造业结构分析第27-30页
    3.3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发展趋势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4.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关系分析—总量层面第32-40页
    4.1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第32-35页
        4.1.1 影响力系数分析第32-33页
        4.1.2 感应度系数分析第33-34页
        4.1.3 完全消耗系数分析第34页
        4.1.4 小结第34-35页
    4.2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关系的计量分析第35-40页
        4.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收集第35页
        4.2.2 计量模型检验与分析第35-39页
        4.2.3 小结第39-40页
5.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关系分析—结构层面第40-48页
    5.1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第40-44页
        5.1.1 生产性服务业对各类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第40-41页
        5.1.2 各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第41-43页
        5.1.3 小结第43-44页
    5.2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第44-46页
        5.2.1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的中间需求第44-45页
        5.2.2 制造业子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第45-46页
    5.3 小结第46-48页
6. 东中西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关系分析—效率层面第48-54页
    6.1 理论分析和基本假说第48-50页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第50-52页
        6.2.1 模型设定第50-51页
        6.2.2 变量设定及描述第51-52页
    6.3 回归结果第52-53页
    6.4 小结第53-54页
7. 结论及思考建议第54-58页
    7.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关系的结论第54-55页
    7.2 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思考与建议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酸酐改性纤维素膜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