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第9页 |
1.1.2 新兴景观材料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1.1.3 耐候钢材料广泛应用的必然性 | 第10-11页 |
1.2 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3.1 耐候钢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动态 | 第12页 |
1.3.2 耐候钢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动态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耐候钢的相关概念 | 第16-24页 |
2.1 耐候钢的定义 | 第16页 |
2.2 常用的耐候钢系列 | 第16-18页 |
2.2.1 耐大气腐蚀结构钢 | 第16页 |
2.2.2 高抗盐腐蚀耐候钢 | 第16-17页 |
2.2.3 耐海水腐蚀低合金钢 | 第17页 |
2.2.4 高耐候钢和焊接耐候钢 | 第17页 |
2.2.5 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用钢 | 第17-18页 |
2.3 耐候钢产品的种类 | 第18-20页 |
2.3.1 型材 | 第18页 |
2.3.2 板材 | 第18-19页 |
2.3.3 管材 | 第19-20页 |
2.3.4 钢丝 | 第20页 |
2.4 耐候钢的耐蚀原理 | 第20-24页 |
2.4.1 钢材腐蚀的反应原理 | 第20-21页 |
2.4.2 耐候钢材料耐腐蚀性的化学原理 | 第21-22页 |
2.4.3 常见防腐处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耐候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理论 | 第24-29页 |
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4-25页 |
3.2 景观设计学与景观都市学 | 第25-26页 |
3.2.1 景观设计学 | 第25页 |
3.2.2 景观都市学 | 第25-26页 |
3.3 景观美学原则 | 第26页 |
3.4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3.5 园林中耐候钢的应用原则 | 第27-29页 |
3.5.1 体现钢材刚性特点 | 第27-28页 |
3.5.2 展现金属多样形式 | 第28页 |
3.5.3 延续钢材美学价值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耐候钢在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表达 | 第29-60页 |
4.1 耐候钢的材料语言 | 第29-34页 |
4.1.1 形态 | 第29-32页 |
4.1.2 质感 | 第32页 |
4.1.3 色彩 | 第32-34页 |
4.2 耐候钢的艺术魅力 | 第34-39页 |
4.2.1 工业时代的代名词 | 第34-36页 |
4.2.2 时间概念的视觉表达 | 第36-38页 |
4.2.3 科技与文化创意的标签 | 第38-39页 |
4.3 耐候钢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第39-54页 |
4.3.1 山水地形 | 第39-40页 |
4.3.2 水景 | 第40-41页 |
4.3.3 园路 | 第41-44页 |
4.3.4 景观构筑物 | 第44-48页 |
4.3.5 景观小品 | 第48-54页 |
4.4 材料组合 | 第54-59页 |
4.4.1 耐候钢与其他金属 | 第54页 |
4.4.2 耐候钢与木材 | 第54-56页 |
4.4.3 耐候钢与石材 | 第56-57页 |
4.4.4 耐候钢与玻璃 | 第57-58页 |
4.4.5 耐候钢与植物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耐候钢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局限 | 第60-66页 |
5.1 耐候钢在景观设计中的优势 | 第60-63页 |
5.1.1 性能 | 第60-61页 |
5.1.2 价格 | 第61-62页 |
5.1.3 艺术性 | 第62-63页 |
5.2 耐候钢结构的局限性 | 第63-65页 |
5.3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毕业设计 | 第69-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