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4-20页 |
0.1 木质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0.1.1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 第14-15页 |
0.1.2 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 | 第15页 |
0.2 RNA干扰技术的作用及其应用 | 第15-18页 |
0.2.1 RNA干扰及其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0.2.2 RNA干扰的特点 | 第17页 |
0.2.3 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页 |
0.2.4 RNAi技术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0.2.5 RNAi技术在植物抗病毒中的应用 | 第18页 |
0.3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8-19页 |
0.4 本实验的创新性 | 第19-20页 |
第1章 CCoAOMT基因植物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0-44页 |
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0-22页 |
1.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1.1.2 基本试剂 | 第21页 |
1.1.3 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1.1.4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培养基 | 第22页 |
1.2 技术路线 | 第22-34页 |
1.2.1 | 第23-24页 |
1.2.2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4-32页 |
1.2.3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1.2.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3-34页 |
1.2.5 重组型菌种的保存 | 第34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1.3.1 目的片段序列 | 第34-35页 |
1.3.2 植物表达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1.3.3 正反向目的DNA片段的克隆并及连接T载体后的分子鉴定 | 第36-38页 |
1.3.4 pFGC5941-CCoAOMTi重组质粒的构建结果 | 第38-43页 |
1.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2章 pFGC5941 -CCoAOMTi植物干扰表达载体转化烟草 | 第44-59页 |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基本试剂 | 第44-47页 |
2.1.2 基本试剂及其配制 | 第44-45页 |
2.1.3 农杆菌活化生长培养基 | 第45页 |
2.1.4 烟草遗传转化所需培养基的配制 | 第45-4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2.3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 第48-52页 |
2.3.1 烟草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8-49页 |
2.3.2 PCR扩增 | 第49-51页 |
2.3.3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51-52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2.4.1 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 第52-53页 |
2.4.2 PCR检测结果 | 第53-55页 |
2.4.3 转基因植株RT-PCR的检测 | 第55-56页 |
2.5 讨论 | 第56-57页 |
2.5.1 种子的灭菌 | 第56-57页 |
2.5.2 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及共培养 | 第57页 |
2.5.3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57页 |
2.5.4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57页 |
2.6 结论 | 第57-59页 |
第3章 转基因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 | 第59-64页 |
3.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59-60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3.1.2 基本试剂的配置 | 第59-60页 |
3.2 | 第60-61页 |
3.2.1 T_1代植株的培养 | 第60页 |
3.2.2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 | 第60页 |
3.2.3 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3.3.1 转基因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其木质素含量 | 第61-62页 |
3.4 结论 | 第62-64页 |
第4章 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64-72页 |
4.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64-67页 |
4.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4页 |
4.1.2 基本试剂的配置 | 第64-65页 |
4.1.3 紫花苜蓿再生体系所用培养基 | 第65-67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4.2.1 材料 | 第67页 |
4.2.2 外植体来源 | 第6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4.3.1 培养条件 | 第67页 |
4.3.2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7页 |
4.3.3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67-68页 |
4.3.4 根的诱导及移栽 | 第68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8-70页 |
4.4.1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8-69页 |
4.4.2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69页 |
4.4.3 根的诱导和移栽 | 第69-70页 |
4.5 讨论 | 第70-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1.1 CCoAOMT基因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2页 |
5.1.2 pFGC5941-CCoAOMTi对烟草的转化 | 第72页 |
5.1.3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72-73页 |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