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燕山地区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火山岩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科学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 1.2.1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 | 第11-12页 |
| 1.2.2 燕山造山带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2章 古地磁学及其相关方法 | 第15-23页 |
| 2.1 古地磁学 | 第15-16页 |
| 2.2 岩石磁学 | 第16-19页 |
| 2.2.1 磁性矿物 | 第16-17页 |
| 2.2.2 岩石剩磁类型 | 第17-19页 |
| 2.3 古地磁数据的可靠性判定标准 | 第19-21页 |
| 2.4 古地磁场长期变化 | 第21-23页 |
| 第3章 地质背景与采样 | 第23-27页 |
| 3.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3页 |
| 3.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3-25页 |
| 3.3 采样 | 第25-27页 |
| 第4章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27-36页 |
| 4.1 古地磁测试及新结果 | 第27-32页 |
| 4.1.1 滦平盆地 | 第27页 |
| 4.1.2 北票盆地 | 第27-29页 |
| 4.1.3 寿王坟盆地 | 第29-32页 |
| 4.2 地磁场长期变化分析 | 第32-34页 |
| 4.3 野外检验 | 第34-36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6-43页 |
| 5.1 华北板块及周边主要地块古地磁极分析 | 第36-39页 |
| 5.2 大地构造的应用 | 第39-4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