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VSAT通讯系统发展 | 第10-11页 |
1.3 天线系统介绍 | 第11-14页 |
1.3.1 天线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3.2 VSAT天线 | 第12-13页 |
1.3.3 偏置反射面天线 | 第13页 |
1.3.4 环焦天线 | 第13-14页 |
1.3.5 馈源喇叭 | 第14页 |
1.3.6 波纹喇叭 | 第14页 |
1.4 卫星通信天线电气性能指标 | 第14-15页 |
1.4.1 天线增益 | 第14-15页 |
1.4.2 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 | 第15页 |
1.4.3 天线驻波 | 第15页 |
1.4.4 天线旁瓣 | 第15页 |
1.5 VSAT卫星通讯系统连接方式 | 第15-16页 |
1.5.1 点对点连接 | 第16页 |
1.5.2 点对多点连接 | 第16页 |
1.6 VSAT卫星通讯网络采用Ku波段的主要优缺点 | 第16-17页 |
1.7 系统规划与方案编制 | 第17-18页 |
1.8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9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10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VSAT系统1.2米Ku端站天线子系统研究与设计 | 第20-33页 |
2.1 设计原则 | 第20页 |
2.2 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 | 第20-23页 |
2.2.1 主要功能 | 第20-21页 |
2.2.2 性能指标要求 | 第21-23页 |
2.3 系统设计简述 | 第23-24页 |
2.3.1 系统组成 | 第23页 |
2.3.2 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3.3 系统接口 | 第24页 |
2.4 分系统设计 | 第24-27页 |
2.4.1 天馈分系统设计 | 第24-25页 |
2.4.2 天线结构分系统设计 | 第25-27页 |
2.5 馈源系统安装 | 第27-28页 |
2.6 电气调试 | 第28-29页 |
2.7 主要技术指标估算 | 第29-31页 |
2.7.1 馈源网络插入损耗 | 第29页 |
2.7.2 天线增益 | 第29-30页 |
2.7.3 天线噪声温度 | 第30-31页 |
2.8 安全设计 | 第31页 |
2.9 保征性设计 | 第31-32页 |
2.10 环境适应性设计 | 第32页 |
2.11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VSAT系统1.2米Ku端站天线子系统测试 | 第33-45页 |
3.1 系统测试及标准化 | 第33-35页 |
3.1.1 天线子系统测试 | 第33-34页 |
3.1.2 被测工具 | 第34-35页 |
3.2 系统功能要求 | 第35页 |
3.3 系统指标测试 | 第35-44页 |
3.3.1 天线口径测试 | 第35页 |
3.3.2 馈源网络测试 | 第35页 |
3.3.3 驻波比测试 | 第35-36页 |
3.3.4 插入损耗测试 | 第36-37页 |
3.3.5 收发端口隔离度测试 | 第37-39页 |
3.3.6 天线接受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3.3.7 天线噪温测试 | 第40-42页 |
3.3.8 天线增益测试 | 第42-43页 |
3.3.9 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VSAT系统1.2米Ku端站天线子系统安装维护 | 第45-54页 |
4.1 天线系统特点 | 第45页 |
4.2 天线系统整体结构 | 第45-46页 |
4.3 天线系统安装 | 第46-52页 |
4.3.1 座架安装 | 第46页 |
4.3.2 方位、俯仰调整装置安装 | 第46-47页 |
4.3.3 天线头安装 | 第47-49页 |
4.3.4 馈源支架安装 | 第49页 |
4.3.5 天线拉杆安装 | 第49-50页 |
4.3.6 天线馈源系统安装 | 第50-51页 |
4.3.7 避雷针与避雷线的安装 | 第51-52页 |
4.4 天线系统维护 | 第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