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3 研究内容第14页
 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案例研究法第14页
   ·实地调查法第14-15页
   ·综合研究法第15页
 5 研究进展第15-19页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研究进展第15-19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5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5-19页
第二章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的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第19-33页
 1 湿地概论第19页
 2 城市湿地公园概论第19-23页
   ·城市湿地公园的分类第19-23页
     ·根据公园基址湿地类型划分第19-20页
     ·根据行政等级划分第20-21页
     ·根据功能划分第21-23页
 3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概论第23-25页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定义第23页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的功能第23-24页
     ·防洪排涝功能第23页
     ·饮用水源功能第23页
     ·生态环境功能第23-24页
     ·水质净化功能第24页
     ·科研教育功能第24页
     ·旅游休闲功能第24页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的目标第24-25页
     ·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第24页
     ·确保水量平衡,促进循环自净第24-25页
     ·营造多样化的水系生态环境第25页
 4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的基础理论第25-30页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量研究第25-26页
   ·人工湿地净化景观水体理论概述第26-28页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第26-27页
     ·湿地工艺流程的选择第27-28页
     ·湿地面积的确定第28页
   ·径流污染控制理论概述第28-30页
     ·控制径流污染的人工湿地的特殊性第29页
     ·控制径流污染的人工湿地的有效面积的确定第29-30页
 5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的案例研究第30-32页
   ·伦敦湿地中心第30-31页
   ·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31页
   ·北京市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31-32页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第32页
   ·案例小节第32页
 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研究第33-46页
 1 水系规划的影响因子第33-35页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第33页
   ·可利用水源第33-34页
     ·附近河流供水第33页
     ·城市再生水第33-34页
     ·城市供水系统第34页
   ·现状水系条件第34页
   ·场地自然条件第34-35页
     ·气候气象第34页
     ·地形地貌第34-35页
     ·地质土壤第35页
     ·植物和动物资源第35页
 2 水系规划的内容第35-45页
   ·水系布局规划第35-37页
     ·河流型布局第35-36页
     ·堤岛型布局第36页
     ·湖泊型布局第36-37页
   ·水质保障规划第37-40页
     ·水循环规划第38页
     ·人工湿地规划第38-39页
     ·降雨径流最佳管理第39-40页
     ·水系生境多样性规划第40页
   ·驳岸规划第40-45页
     ·生态保护型驳岸第41-42页
     ·游览休憩型驳岸第42-45页
 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案例研究-长沙市松雅湖人工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第46-64页
 1 项目概况第46页
 2 现状分析第46-51页
   ·区位分析第46-48页
   ·场地特征分析第48-50页
     ·气候条件第48页
     ·地形地貌第48页
     ·土地利用现状第48-50页
     ·植物资源情况第50页
   ·水系现状第50页
   ·SWOT分析第50-51页
     ·优势分析第50-51页
     ·劣势分析第51页
     ·机遇分析第51页
     ·挑战分析第51页
 3 公园规划目标第51-52页
   ·中国中部首屈一指的城市湿地公园第51-52页
   ·区域动植物的栖息之所、湘江水资源的涵养地第52页
 4 公园水系功能第52-53页
   ·调蓄洪水第52页
   ·涵养水源第52-53页
   ·提供生物栖息地第53页
 5 公园总体布局第53-54页
 6 水系布局第54-56页
   ·水系景观形态布局第55-56页
 7 水质保障措施规划第56-59页
   ·公园水系与外部水系的联通第56-57页
   ·水系内部循环第57-58页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第58页
   ·降雨径流管理第58-59页
 8 驳岸规划第59-63页
   ·生态保护型驳岸第59页
   ·游览休憩型驳岸第59-63页
 9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市城市休闲广场空间利用研究
下一篇: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