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氮杂螺环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酸催化去芳香化环化 | 第11页 |
1.1.2 过渡金属催化去芳香化环化 | 第11-12页 |
1.1.3 无过渡金属催化去芳香化环化 | 第12-13页 |
1.1.4 TEMPO(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参与的硝化螺环反应 | 第13页 |
1.2 含氟氮杂螺环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苯酚/芳胺邻位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酚的邻位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2 芳胺的邻位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意义及设计 | 第16-17页 |
第2章 可见光诱导串联Meerwein加成/环化合成氮杂螺环化合物 | 第17-27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7-18页 |
2.2.2 底物N-烷基-N-苄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制备参照有关文献[29]制备 | 第18页 |
2.2.3 重氮盐的制备 | 第18-19页 |
2.2.4 2 -氮杂螺环[4.5]癸烷-6,9-二烯-3,8-二酮的合成 | 第1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5页 |
2.3.1 最佳反应条件探索 | 第19-21页 |
2.3.2 探索水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21页 |
2.3.3 反应底物范围 | 第21-24页 |
2.3.4 氮杂螺环中羰基氧来源求证 | 第24-25页 |
2.3.5 反应机理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可见光诱导烯烃去芳香化成环合成含氟氮杂螺环已二烯酮 | 第27-3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3.2.2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9]得出底物N-苄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步骤 | 第28页 |
3.2.3 含氟2-氮杂螺环[4.5]癸烷-6,9-二烯-3,8-二酮的合成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3.3.1 最佳反应条件探索 | 第28-30页 |
3.3.2 反应底物适用范围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可见光诱导苯酚/芳胺邻位多氟烷基化 | 第33-38页 |
4.1 引言 | 第33-3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4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4页 |
4.2.2 苯酚/芳胺邻位多氟烷基化产物的合成 | 第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4.3.1 反应条件探索 | 第34-36页 |
4.3.2 反应底物范围 | 第36页 |
4.3.3 反应机理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目标产物的表征数据 | 第38-54页 |
5.1 第二章目标产物的表征数据(3a-3z,4a) | 第38-46页 |
5.2 第三章目标产物的表征数据(4a-4o) | 第46-51页 |
5.3 第四章目标产物的表征数据(5a-5k) | 第51-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附录 A 专业术语缩写对照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