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0页 |
1.1.1 深空探测 | 第14-16页 |
1.1.2 平动点 | 第16-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1.2.1 平动点轨道动力学建模 | 第20-21页 |
1.2.2 平动点轨道交会对接 | 第21-22页 |
1.2.3 平动点轨道控制 | 第22-23页 |
1.2.4 误差分析 | 第23-2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本模型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坐标系与动力学方程 | 第26-30页 |
2.2.1 质心旋转坐标系 | 第26-27页 |
2.2.2 无量纲运动方程 | 第27-29页 |
2.2.3 雅克比常数与零速度面 | 第29-30页 |
2.3 状态转移矩阵与不变流形 | 第30-33页 |
2.3.1 状态转移矩阵 | 第30-32页 |
2.3.2 不变流形 | 第32-33页 |
2.4 Halo轨道的计算方法 | 第33-39页 |
2.4.1 三阶解析解 | 第33-35页 |
2.4.2 微分修正法 | 第35-37页 |
2.4.3 计算大幅值Halo轨道的延拓法 | 第37-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基于三体Lambert算法的平动点交会轨道求解分析 | 第40-53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三体Lambert算法 | 第40-43页 |
3.2.1 三体Lambert算法 | 第40-41页 |
3.2.2 基于遗传算法提供初值的三体Lambert算法 | 第41-43页 |
3.3 Halo轨道短弧交会求解与分析 | 第43-49页 |
3.3.1 同一Halo轨道不同相位交会 | 第43-46页 |
3.3.2 不同振幅Halo轨道交会 | 第46-49页 |
3.4 Halo轨道长弧交会求解与分析 | 第49-52页 |
3.4.1 日地系长弧交会 | 第49-50页 |
3.4.2 地月系长弧交会 | 第50-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Halo轨道误差传播特性分析 | 第53-64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Halo轨道误差敏感性判据 | 第53-56页 |
4.2.1 单值矩阵特征值 | 第53-54页 |
4.2.2 条件数 | 第54-56页 |
4.3 误差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4.3.1 协方差分析法 | 第56页 |
4.3.2 Monte Carlo仿真 | 第56-57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57-63页 |
4.4.1 参数设置 | 第57页 |
4.4.2 误差传播分析 | 第57-62页 |
4.4.3 状态转移矩阵条件数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多目标多阶段交会任务优化 | 第64-81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Halo轨道交会阶段划分 | 第64-65页 |
5.3 转移轨道设计 | 第65-74页 |
5.3.1 单脉冲转移轨道设计 | 第65-68页 |
5.3.2 两脉冲转移轨道设计 | 第68-74页 |
5.4 停泊轨道选择 | 第74-76页 |
5.5 多目标多阶段交会轨道设计 | 第76-80页 |
5.5.1 多目标多阶段交会任务规划模型 | 第76-77页 |
5.5.2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77-78页 |
5.5.3 仿真分析 | 第78-80页 |
5.6 小结 | 第80-81页 |
结束语 | 第81-8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