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沪港通视角下的沪市与港市收益率及波动率联动性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17-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页
    五、论文结构第18-19页
    六、创新点第19-20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4页
    一、股市联动的内涵及成因第20-21页
        (一)内涵第20页
        (二)成因第20-21页
    二、股市联动的相关理论第21-23页
        (一)“经济基础”理论第21-22页
        (二)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第22页
        (三)理性预期理论第22-23页
    三、理论评价第23-24页
第二章 “沪港通”与沪港股市联动的内在逻辑分析第24-31页
    一、沪港股市的联动分析第24-27页
        (一)“沪港通”介绍第24页
        (二)“沪港通”发展第24-25页
        (三)“沪港通”内容第25-26页
        (四)“沪港通”和QDII、QFII比较第26-27页
    二、两地股市发展历程第27-29页
        (一)上海股市发展历程第27-28页
        (二)香港股市的发展历程第28-29页
    三、沪市港市联动因素分析第29-31页
        (一)经贸往来第29-30页
        (二)金融资本第30-31页
第三章 沪港股市联动性的实证方法第31-36页
    一、平稳与单位根检验法第31-32页
        (一)DF检验法第31-32页
        (二)ADF检验法第32页
    二、VAR模型第32-33页
    三、Granger因果检验第33-34页
    四、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第34-35页
        (一)脉冲响应函数第34页
        (二)方差分解第34-35页
    五、AR-GARCH模型第35-36页
第四章 沪港股市联动性的实证分析第36-48页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处理第36-37页
        (一)数据选取第36页
        (二)数据处理第36-37页
    二、指数收益率联动性分析第37-43页
        (一)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第37-38页
        (二)VAR模型分析第38-39页
        (三)Granger因果检验第39-41页
        (四)脉冲响应函数第41-42页
        (五)方差分解第42-43页
    三、指数收益波动率的联动性分析第43-48页
        (一)平稳性检验第43-44页
        (二)均值方程的确定及序列相关性检验第44-45页
        (三)ARCH效应检验第45页
        (四)沪港通推出前、后指数波动性建模第45-46页
        (五)波动联动性分析第46-48页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8-51页
    一、结论第48页
    二、政策建议第48-51页
        (一)对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建议第48-49页
        (二)对参与沪港两市投资者的建议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证券市场的绿色激励问题研究--基于Fama-French五因素模型
下一篇: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抑价影响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