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传播仪式观下的国家认同建构:胜利日大阅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0-22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20页
        (一)传播仪式观研究第11-16页
        (二)国家认同研究第16-18页
        (三)阅兵仪式研究第18-20页
    四、研究设计第20-22页
        (一)研究内容第20-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页
        (三)研究创新点第21-22页
第一章 仪式化的阅兵、政治认同与抗战精神第22-29页
    一、作为政治仪式的阅兵:权力宣告与象征符号第22-25页
        (一)中国古代阅兵与王道霸权第22-24页
        (二)仪式的神圣物与政治策略第24-25页
    二、作为国家认同的源泉:政治认同与抗战精神第25-29页
        (一)政治认同构成国家认同的秩序基础第25-27页
        (二)抗战精神构成国家认同的民族属性第27-29页
第二章 仪式的剧场:胜利日大阅兵的符号化建构第29-40页
    一、剧场前台:器物与符号第29-35页
        (一)天安门:中央权力的交接点第29-30页
        (二)国旗与军旗:民族情感的召集标记第30-32页
        (三)大国利器:仪式团结的武器符号第32-35页
    二、表现仪式:角色行动与固定程式第35-37页
        (一)升旗仪式第35-36页
        (二)部队受阅第36-37页
    三、社会的投影:制度与秩序的再确认第37-40页
第三章 仪式的表征:抗战精神的概念建构第40-60页
    一、仪式的行为:重新解释何谓和平第40-45页
        (一)身体政治:从国贫民弱到兵强马壮第41-43页
        (二)听觉隐喻:由战斗旋律到大国豪情第43-45页
    二、仪式的过渡:描绘和平的后盾形象第45-56页
        (一)直播仪式“在场”与社会身份分离第45-47页
        (二)解码符号与共享情感第47-52页
        (三)情感聚合与价值确认第52-56页
    三、仪式的功能:建构关于和平的现实第56-60页
        (一)在历史现实建构和平第56-57页
        (二)在当代现实建构和平第57-58页
        (三)在未来现实建构和平第58-60页
第四章 仪式的想象界:活在不同的建构系统里第60-70页
    一、国庆阅兵仪式的建构系统:煌煌国威第60-62页
        (一)国庆阅兵主题之变迁第60-61页
        (二)“大国威仪”意义体系之确立第61-62页
    二、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的建构系统:大国强军第62-65页
        (一)实战阅兵:军改成就的仪式表演第62-64页
        (二)大国强军:强军梦价值观的政治宣讲第64-65页
    三、胜利日大阅兵的建构系统:和平崛起第65-70页
        (一)历史话语权的掌控:认领功绩与贡献第66-67页
        (二)战争遗产新解读:和平的仪式基调第67-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宣传策略研究
下一篇:体育电影节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