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43页 |
综述一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治疗决策及保髋治疗现状 | 第17-36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6页 |
综述二 影像引导手术研究进展 | 第36-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前言 | 第43-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一部分 可视化针刀系统建立与操作方法 | 第47-68页 |
1 可视化针刀系统建立的背景 | 第47-49页 |
1.1 股骨头坏死改善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性 | 第47页 |
1.2 传统针刀疗法在改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 第47-48页 |
1.3 髋关节功能解剖学 | 第48-49页 |
2 可视化针刀系统的建立 | 第49-55页 |
2.1 跟踪定位 | 第49-51页 |
2.2 实时导航 | 第51-53页 |
2.3 软硬件系统搭建 | 第53-55页 |
2.4 实验验证 | 第55页 |
3 可视化针刀系统的操作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62页 |
4.1 跟踪系统的选择 | 第57-58页 |
4.2 分割与三维重建技术 | 第58-60页 |
4.3 配准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68-113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68-69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68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68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68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68页 |
1.5 脱落标准 | 第68页 |
1.6 终止标准 | 第68-6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9-79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69页 |
2.2 样本量计算 | 第69页 |
2.3 分组设计 | 第69页 |
2.4 治疗方案 | 第69-78页 |
2.5 随访时点 | 第78页 |
2.6 疗效评价指标 | 第78页 |
2.7 针刀安全性评价内容 | 第78页 |
2.8 统计分析 | 第78-79页 |
2.9 伦理审查 | 第79页 |
2.10 临床注册 | 第7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79-105页 |
3.1 试验完成情况 | 第79页 |
3.2 基线描述 | 第79-84页 |
3.3 疗效分析 | 第84-105页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105页 |
4 讨论 | 第105-109页 |
4.1 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障碍从“经筋”论治 | 第105-106页 |
4.2 针刀可视化探讨 | 第106-108页 |
4.3 小结 | 第108-109页 |
5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创新点 | 第11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116页 |
附: 查新报告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