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概述 | 第8-11页 |
1.1 降血脂药类概述 | 第8-9页 |
1.1.1 他汀类 | 第8页 |
1.1.2 烟酸 | 第8-9页 |
1.1.3 贝特类 | 第9页 |
1.1.4 胆酸螯合剂 | 第9页 |
1.1.5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第9页 |
1.2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9-11页 |
第2章 依折麦布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2.1 依折麦布的概述 | 第11-12页 |
2.1.1 依折麦布的简介 | 第11页 |
2.1.2 依折麦布的开发趋势 | 第11-12页 |
2.1.3 依折麦布的作用机制 | 第12页 |
2.2 依折麦布的合成进展 | 第12-16页 |
2.2.1 路线一:以氟苯、戊二酸酐为原料 | 第13页 |
2.2.2 路线二:以戊二酸酐为原料 | 第13-14页 |
2.2.3 路线三:以(4S)-羟基四氢呋喃-2-酮为原料 | 第14-15页 |
2.2.4 路线四:以5-(4-氟苯基)-4-戊烯酸为原料 | 第15-16页 |
2.3 合成路线的选择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3.1 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16-17页 |
2.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3章 (4S)-3-[5-(4-氟苯基)-1,5-二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18-39页 |
3.1 前言 | 第18-20页 |
3.1.1 (4S)-3-[5-(4-氟苯基)-1,5-二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5)的合成路线研究 | 第18-19页 |
3.1.2 本文采用的合成(4S)-3-[5-(4-氟苯基)-1,5-二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5)的路线 | 第19-2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0-37页 |
3.2.1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0-22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22-24页 |
3.2.3 反应机理探讨 | 第24-26页 |
3.2.4 中间体的结构确认与检测 | 第26-32页 |
3.2.5 实验条件选择与优化 | 第32-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4S-3-[(5S)-5-(4-氟苯基)-5-羟基-1-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39-46页 |
4.1 前言 | 第39-41页 |
4.1.1 (4S-3-[(5S)-5-(4-氟苯基)-5-羟基-1-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6) 的合成路线研究 | 第39-40页 |
4.1.2 本文采用的合成(4S)-3-[(5S-5-(4-氟苯基)-5-羟基-1-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6)的路线 | 第40-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4.2.3 反应机理探讨 | 第42页 |
4.2.4 中间体(4S)-3-[(5S)-5-(4-氟苯基)-5-羟基-1-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6)的结构确认与检测 | 第42-44页 |
4.2.5 实验条件选择与优化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依折麦布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46-65页 |
5.1 前言 | 第46-48页 |
5.1.1 依折麦布(10)的合成路线研究 | 第46-47页 |
5.1.2 本文采用的合成依折麦布(10)的路线 | 第47-4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8-64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49-51页 |
5.2.3 反应机理探讨 | 第51-53页 |
5.2.4 中间体的结构确认与检测 | 第53-62页 |
5.2.5 实验条件选择与优化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