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铅酸蓄电池固化室及工艺对正极板一致性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第12-14页
    1.3 铅酸蓄电池的原理第14-15页
    1.4 固化机理第15-18页
        1.4.1 游离铅的氧化与板栅表面的腐蚀第16页
        1.4.2 固化过程中板栅表面腐蚀的变化第16-17页
        1.4.3 固化过程中水分和游离铅变化规律第17页
        1.4.4 碱式硫酸铅再结晶过程第17-18页
    1.5 固化室的结构第18-19页
        1.5.1 固化室尺寸第18页
        1.5.2 循环风系统第18-19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0-27页
    2.1 实验材料和药品第20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0-21页
    2.3 极板制造工艺第21-22页
    2.4 电池制造工艺第22页
    2.5 理化性能测试第22-24页
        2.5.1 生极板跌落强度检测方法第22页
        2.5.2 生板游离铅检测方法第22-23页
        2.5.3 生极板水分检测方法第23页
        2.5.4 板栅腐蚀层分析第23-24页
    2.6 物理表征第24页
        2.6.1 XRD分析第24页
        2.6.2 SEM分析第24页
    2.7 电池性能检测方法第24-27页
        2.7.1 配组率第24-25页
        2.7.2 电池常温2hr容量第25页
        2.7.3 电池低温2hr容量第25-26页
        2.7.4 全充放循环寿命第26-27页
第3章 固化室结构对正极板一致性及电池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第27-5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固化室结构对固化条件一致性影响第27-33页
        3.2.1 固化室结构与监测点示意图第27-28页
        3.2.2 空载时固化条件一致性研究第28-30页
        3.2.3 负载时固化条件一致性研究第30-33页
    3.3 固化室结构对极板一致性研究第33-43页
        3.3.1 固化工艺第33-34页
        3.3.2 固化过程中水分与游离铅一致性第34-36页
        3.3.3 固化后极板一致性研究第36-43页
    3.4 不同固化室结构极板组装电池一致性研究第43-49页
        3.4.1 配组率研究第43-44页
        3.4.2 常温2h率容量测试第44-45页
        3.4.3 低温2hr容量第45-46页
        3.4.4 全充放寿命测试第46-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固化工艺对正极板及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0-64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固化工艺设定第50-51页
    4.3 不同固化工艺固化过程中的一致性第51-54页
        4.3.1 保湿阶段水分和游离铅含量变化第51-52页
        4.3.2 氧化阶段水分和游离铅含量变化第52-53页
        4.3.3 干燥阶段结束时水分和游离铅变化第53-54页
    4.4 固化后极板的性能及一致性第54-58页
        4.4.1 极板掉落强度第54-55页
        4.4.2 极板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第55-56页
        4.4.3 极板形貌照片第56-58页
    4.5 不同固化工艺极板组装电池一致性研究第58-63页
        4.5.1 电池配组一致性第58-59页
        4.5.2 常温2hr容量第59-60页
        4.5.3 低温2hr容量第60-61页
        4.5.4 全充放寿命测试第61-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型水轮机转轮叶片初生空化声学判定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小型便携式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