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抗生素及抗生素废水 | 第10-11页 |
1.2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1-14页 |
1.2.1 物理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2.2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2-13页 |
1.2.3 化学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1.3 卤氧化铋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卤氧化铋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6页 |
1.3.2 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16-17页 |
1.4 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复合改性 | 第17-20页 |
1.4.1 离子掺杂 | 第17-18页 |
1.4.2 半导体复合 | 第18页 |
1.4.3 碳基材料复合 | 第18-19页 |
1.4.4 BiOX/BiOY(X,Y=Cl,Br,I)体系 | 第19-20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卤氧化铋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2-33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纯相BiOCl、BiOBr、BiOI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24页 |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与评价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XRD分析 | 第25页 |
2.3.2 SEM分析 | 第25-26页 |
2.3.3 FT-IR分析 | 第26-27页 |
2.3.4 UV-vis分析 | 第27-28页 |
2.3.5 XPS分析 | 第28-30页 |
2.3.6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30-31页 |
2.3.7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BiOX/BiOY(X,Y=Cl,Br,I)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3.2.2 BiOX/BiOY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35页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与评价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3.3.1 XRD分析 | 第36-37页 |
3.3.2 SEM分析 | 第37-39页 |
3.3.3 UV-vis分析 | 第39-40页 |
3.3.4 XPS分析 | 第40-41页 |
3.3.5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1-44页 |
3.3.6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Fe_3O_4/BiOX/BiOY(X,Y=Cl,Br,I)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4.2.2 Fe_3O_4/BiOX/BiOY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49-50页 |
4.2.4 光催化性能测试与评价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3.1 XRD分析 | 第50-51页 |
4.3.2 SEM分析 | 第51-52页 |
4.3.3 UV-vis分析 | 第52-53页 |
4.3.4 XPS分析 | 第53-55页 |
4.3.5 VSM分析 | 第55-56页 |
4.3.6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56-57页 |
4.3.7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