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16页 |
1.1 地质概况 | 第12-14页 |
1.1.1 构造概况 | 第14页 |
1.1.2 长垣沉积概况 | 第14页 |
1.2 目标区石油地质特征 | 第14-16页 |
1.2.1 构造沉积特征 | 第14-15页 |
1.2.2 油气成藏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精细构造解释 | 第16-32页 |
2.1 地震层位解释 | 第17-25页 |
2.1.1 地震数据质量分析 | 第17-18页 |
2.1.2 井震联合标准井地质层位标定 | 第18-19页 |
2.1.3 地质统层对比 | 第19-21页 |
2.1.4 反射层波组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2.1.5 反射层解释 | 第22-25页 |
2.2 断层解释构造成图 | 第25-32页 |
2.2.1 断层三维可视化解释 | 第25-28页 |
2.2.2 三维速度场建立 | 第28-30页 |
2.2.3 解释成果分析对比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储层预测 | 第32-44页 |
3.1 地震属性分析 | 第32-34页 |
3.1.1 地震属性方法优选 | 第32-33页 |
3.1.2 地震属性规律分析 | 第33-34页 |
3.2 地震反演 | 第34-44页 |
3.2.1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 第34-37页 |
3.2.2 地震合成记录标定 | 第37-38页 |
3.2.3 稀疏脉冲反演(InverTracePlus) | 第38-40页 |
3.2.4 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反演方法(MCMC) | 第40-44页 |
第四章 三维储层建模 | 第44-60页 |
4.1 构造建模 | 第44-49页 |
4.1.1 时间域建模 | 第45-47页 |
4.1.2 深度域建模 | 第47-49页 |
4.2 储层建模 | 第49-53页 |
4.2.1 储层建模算法 | 第49-50页 |
4.2.2 砂岩建模 | 第50-52页 |
4.2.3 后验井储层建模精度评价 | 第52-53页 |
4.3 沉积相建模 | 第53-60页 |
4.3.1 沉积相建模技术思路 | 第54页 |
4.3.2 三维相建模 | 第54-60页 |
第五章 成果应用综合分析 | 第60-71页 |
5.1 成果应用井位部署 | 第60-61页 |
5.1.1 井位优选 | 第60-61页 |
5.1.2 钻后分析 | 第61页 |
5.2 综合分析 | 第61-71页 |
5.2.1 构造特征分析 | 第61-62页 |
5.2.2 储层特征分析 | 第62-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敖南区块新增加断层要素表 | 第75-78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